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午睡起得富沙信

标题包含
午睡起得富沙信
闲处工夫要破除,茅堂一枕黑甜余。 漆园栩栩看成蝶,边笥便便旧贮书。 扫尽机心还罔象,了无行迹便华胥。 故人千里能知我,远寄月团供燕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公度(1840年-1904年),原名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清朝晚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外交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黄公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要放下杂念,在茅草屋中享受香甜的美梦。 庄子在漆园里化作蝴蝶,我所收藏的书卷也沾染着书香之气。 清除所有心机回归自然,没有行动痕迹便如同在华胥仙境。 远方的友人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了解我的心意,从遥远的地方寄来月饼陪伴我度过燕居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富沙:即今浙江杭州市。 2. 茅堂:茅屋,指简陋的居室。 3. 黑甜:酣睡貌。 4. 漆园:典出庄周为吏漆园史事,此借指作者的闲职。 5. 边笥:古代装书籍的竹箱。 6. 便便:形容腹中充满知识的样子。 7. 罔象:亦作“忘象”,指忘却形迹。 8. 华胥:古国名,此指理想的境地。 9. 月团:宋代杭州特产茶饼。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午梦初醒”的状态作为开篇,意即摒弃世事的纷扰,安享宁静的生活。接下来描述了在茅屋中悠然自得地午休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在繁杂世界中寻求安静的内心世界。此外,作者巧妙地运用庄子、边韶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将他们当作知己,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结尾处则流露出诗人与故人间的深情厚谊,通过月亮和团圆这两个象征意义来凸显诗歌的主题——亲情、友情以及渴望平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淡薄名利的境界以及对平静生活之美的追求,同时抒发离别之情的真挚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午睡起得富沙信》是南宋诗人黄公度所作。它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夏日午后醒来,收到一封来自富沙(今浙江省义乌市)的信时的情景和心情。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黄公度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内部政局动荡、外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金国南侵,占领中原大片土地,宋室被迫南渡,偏安江南。这一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多怀有忧国忧民之情。黄公度作为南宋文人,也在关注着国家的命运,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这个特殊时期,黄公度的人生际遇颇具戏剧性。他曾任官员,但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后又因才学出众而受到皇帝的召见。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这也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上更加敏感和深沉。他的诗歌既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这首《午睡起得富沙信》中,黄公度以收到故乡来信为契机,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怀念。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午后的宁静气氛,以及收到信件后内心的激动。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透露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