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普圆寺二首 其二
仙巾鹤氅与云轻,晚出岩梯最上层。
复复陇头归去雁,阴阴松下远来僧。
风吹寒水光成叠,木落重峦碧有棱。
行到湖边归兴尽,画桥临水与谁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著飘逸仙衣的鹤轻盈地飞翔在云中,傍晚时分飞上山顶的最高层。
大雁一排排地从田野归来,阴阴松树下有远道而来的僧人。
寒冷的微风拂过水面,阳光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树木凋落,青青的山峦仿佛有着起伏的线条。
漫步到湖畔,我的游兴已经殆尽,看到那美丽的小桥,我想,有谁与我一起倚靠着它,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呢?
去完善
释义
1. "仙巾鹤氅":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的装束,意指其脱俗的、超凡的气质。
2. "云轻":形容诗人穿戴后的感觉轻盈如云,表现其飘逸的姿态。
3. "复复":指反复飞翔的大雁。
4. "陇头":地名,位于甘肃。
5. "阴阴":指松树茂密的样子,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
6. "远来僧":远方的僧人,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由远及近的过程。
7. "光成叠":指湖水在风吹的作用下波光粼粼的景象。
8. "木落重峦":描述树木凋落,山峦显得更加峻峭的画面。
9. "碧有棱":"碧"是绿的意思,"有棱"表示形状分明,这个词语表现了重峦叠嶂的山峰层次分明的景象。
10. "行到湖边":意味着诗人在欣赏完山景之后来到了湖边。
11. "画桥临水":描述了桥在水面上的倒影,使画面更具美感。
12. "与谁凭":意指与谁共享这美好的景色,传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普圆寺所见的景色以及他的心境。“仙巾鹤氅与云轻,晚出岩梯最上层”,作者将自己描绘成一个仙人般的形象,身着飘逸的服饰,在傍晚时分登上山顶,展现了他超脱世俗的意境。接下来,“复复陇头归去雁,阴阴松下远来僧”,诗人通过大雁南飞和远方而来的僧人这两个画面,展现出大自然的规律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表达了万物皆有所依的思想。
之后两句“风吹寒水光成叠,木落重峦碧有棱”,分别描绘了湖水波光粼粼的景象和山林间树木凋零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体现出作者对生命和季节变换的感悟。结尾“行到湖边归兴尽,画桥临水与谁凭”,虽然身处美景之中,但诗人仍感到孤独无依,表达了作者在面对人生百态时的无奈和对知音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普圆寺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赵企创作的一首描绘夜宿寺庙情景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87年左右,正值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
在这个时期,赵企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任太学博士、通判等职位,后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丰富了他的阅历和人生感悟。此外,他还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这些都为他后期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诗人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北宋已经积贫积弱,内外交困。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对外则面临金兵的侵扰,国家岌岌可危。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许多士人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现实,寻求精神寄托。赵企作为其中一员,通过游历山水、参禅悟道等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