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泛西湖
湖光山色共争秋,一点尘埃无觅处。
沉沉水底见青天,画舸直疑天上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水与山色共同竞逐秋天的景色,在这美丽的画卷中,一点尘埃都无法找到。
深沉的水面下,可以看到青天的倒影,那游船仿佛在天空中航行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的一座著名湖泊,有断桥残雪、苏堤春晓等美景。
2. 湖光山色:指西湖的美丽景色。
3. 争秋:秋天的美景争相呈现。
4. 尘埃:喻指世俗纷扰。
5. 无觅处:找不到的地方。
6. 沉沉:深沉的样子。
7. 水底:湖水深处。
8. 青天:天空。
9. 画舸:装饰华丽的小船。
10. 直疑:简直怀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泛舟西湖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之情。诗人以“湖光山色共争秋”开篇,展现了西湖美景的壮丽与生机,将湖光山色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而“一点尘埃无觅处”则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他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纯净、美好的世界中。
接下来,诗人通过“沉沉水底见青天”一句,展示了湖水之深,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清澈的湖水之下,那一片广阔的天空。这一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最后,诗人用“画舸直疑天上去”收尾,表达了船只在水面上荡漾的感觉,犹如在天际间飞翔一般,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梦幻感。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使得人们能够在欣赏美丽景致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企的《秋日泛西湖》是南宋时期的一首描绘秋日西湖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2世纪中叶。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阶段。作为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西湖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场所。赵企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对西湖的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选择以西湖为题材进行创作。
在诗人赵企的人生际遇方面,他是南宋时期的进士出身,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在他的仕宦生涯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人民的生活情景,这些都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此外,赵企还是一个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的人,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态度,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