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伯氏怀人韵
怀人复怀人,怀忧不能写。
沧浪有舟楫,便欲从东下。
春寒雨淋淋,舟楫不可寻。
临流一惆怅,直下万里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怀念故人再思故人,心中忧虑难抒。
浩渺江面有舟船,准备顺流东下。
春雨绵绵春意寒,舟船无处找寻。
面对江水心生惆怅,一路下行万里深。
去完善
释义
1. 伯氏:指哥哥或弟弟,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兄弟。
2. 怀人:思念别人。
3. 怀忧:心怀忧虑。
4. 写:宣泄,倾诉。
5. 沧浪:水名,位于今湖北省。
6. 舟楫:船桨,代指船只。
7. 从东下:顺着水流向东航行。
8. 淋淋:雨水下落的样子。
9. 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感伤。
10. 直下:笔直向下。
去完善
赏析
《和伯氏怀人韵》是南宋诗人蔡沈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作。在诗歌中,作者以怀人的情感为主线,通过描述自己渴望乘船回到家乡的心情,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
首联“怀人复怀人,怀忧不能写”,诗人用重复的字眼“怀人”强调了思念之情无法排遣的沉重。这里的“怀忧”并非一般的忧虑,而是指因怀念故乡、亲人而产生的忧伤之情。这种情感如此浓烈,使得诗人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颔联“沧浪有舟楫,便欲从东下”,诗人提到了他想要回到故乡的方法——乘坐舟楫沿长江东下。这句诗体现了他对归乡的强烈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现实中可能受到的限制。
颈联“春寒雨淋淋,舟楫不可寻”,描绘了春天寒冷的雨中,寻找船只的困难。这既是对现实环境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反映出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尾联“临流一惆怅,直下万里深”,诗人站在江边,心中充满了惆怅。他将视线投向远方,看着江水滔滔不绝地流淌,感叹回乡之路漫长而遥远。这里,“直下万里深”并非实指江水的深度,而是用以形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沉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伯氏怀人韵》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理学家蔡沈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185年,正值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在这个时期,蔡沈作为朱熹的学生,受到了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开始关注道德伦理和人文修养。他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儒家经典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精通诗经、尚书等古籍。而这首《和伯氏怀人韵》正是他对诗经中“君子怀德”思想的发挥和解读。
在诗歌创作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当时南宋正处于金、辽、西夏等国威胁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士大夫渴望寻求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以便在国家危亡之际有所作为。因此,蔡沈在这首诗中通过对伯氏怀人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坚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