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
一树芳菲露短墙,彩霞千缕带斜阳。
东君赋予知何意,剩与臙脂便啬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树的繁花在矮墙上映射出露水痕迹,夕阳下,彩霞映照出一缕缕阳光。不知东君(春日之神)赋予这美好的景象有何深意,只留下浓艳的胭脂和吝啬的香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芳菲:花草芳香美盛的样子。
2. 短墙:矮墙。
3. 彩霞:彩色云霞,这里借指梅花的艳丽。
4. 千缕:形容数量众多。
5. 东君:司春之神。
6. 赋予:给予。
7. 臙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这里比喻梅花的红艳。
8. 便啬香:指香味淡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红梅花盛开的诗。首先,诗人通过“一树芳菲露短墙,彩霞千缕带斜阳”两句描绘了红梅花盛开的景象。这里的“芳菲”指的是花盛开的美景,而“露短墙”则形象地展示了红梅花所处的地点——墙角。接着的“彩霞千缕带斜阳”更是以彩霞和斜阳为衬托,使红梅花更加鲜艳夺目。
其次,“东君赋予知何意,剩与臙脂便啬香”则是诗人对于红梅花花的思考。其中“东君”是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称谓,“臙脂”在这里指的是红梅花的花瓣。这两句诗意在探讨红梅花所代表的意味,是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美好的时光。然而,诗人又提到“便啬香”,意味着尽管红梅花美丽,但它不能散发出香气,留下了些许遗憾。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红梅花特有的理解,表达出作者对红梅花既赞美又惋惜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梅》是南宋诗人蔡沈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金国崛起对南宋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蔡沈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他的家庭也深受时局的影响。蔡沈的父亲蔡攸是一名文臣,曾担任过太常少卿、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但在政治斗争中受到排挤,逐渐失势。蔡沈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的人生道路却与父亲截然不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后来回到家乡福建建阳,开始从事诗歌创作。
在这一时期,南宋的文学界兴起了一股崇尚自然、追求个性的风气。蔡沈受到这种风气的启发,开始关注身边的花鸟草虫,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诗篇。《红梅》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通过对红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