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西山

标题包含
咏西山
紫荆相依倚,绿筿自蒙密。 秋兰涧中花,山果路边实。 沿岗引霜藤,临流坐寒石。 日暮阴崖开,云收远山出。 疏篱尚存菊,荒庭旧垂橘。 丝桐想虚堂,简策居静室。 俯仰今几时,漫然已陈迹。 摩挲苍苔痕,屐齿不可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紫荆紧密依偎着,绿竹繁茂且幽深。 秋日兰花盛开在溪涧旁,山间的果实散落路边。 沿着山岗引导攀爬的霜藤,临近溪流坐在寒冷的石头上。 夕阳西下时分,阴暗的山崖逐渐开阔,云雾散去,远方的山景浮现出来。 稀疏的篱笆上还挂着残留的菊花,荒废的庭院里曾经挂满橘子。 想象着大厅中弹奏丝桐的声音,简策放在安静的房间里。 感慨现在的时间,仿佛漫无目的地已经成为历史的痕迹。 抚摸那苍翠的青苔,但曾经的足迹已经模糊不清。
去完善
释义
1. 紫荆:木名,也称“紫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紫色,果实似黄荆子,可以染紫色。 2. 绿筿:翠绿的竹丛。筿,细竹。 3. 蒙密:茂密的样子。 4. 秋兰:秋季盛开的兰花。 5. 山果:山里的果实。 6. 路边实:路边的果实。 7. 霜藤:一种秋天开花的藤本植物。 8. 寒石:清凉的石头。 9.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10. 阴崖:背阳的山崖。 11. 云收:云雾散去。 12. 疏篱:稀疏的篱笆。 13. 荒庭:荒废的庭院。 14. 垂橘:挂满橘子的树。 15. 丝桐:琴瑟等弦乐器。 16. 简策: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策。 17. 俯仰:低头抬头,形容时间短暂。 18. 漫然:随意的样子。 19. 陈迹:过去的事情。 20. 摩挲:用手抚摸。 21. 苍苔:青苔。 22. 屐齿:木屐下面的锯齿状突起部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自然、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诗人以“紫荆相依倚,绿筿自蒙密”开篇,表现出自然界中的和谐景象。接下来,“秋兰涧中花,山果路边实”则通过具体的花草果实展现了秋天的美好,使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旺盛与大自然的恩赐。 在描写自然景色之外,诗人还穿插了自己的行踪,如“沿岗引霜藤,临流坐寒石”,表达了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的心境。同时,“日暮阴崖开,云收远山出”两句又展示了日落的壮观景象,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此外,诗中还提及了“疏篱尚存菊,荒庭旧垂橘”等秋季景物,让人不禁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生活。最后,“摩挲苍苔痕,屐齿不可识”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意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西山》是南宋诗人蔡沈于庆元二年(1196年)创作的五言律诗。蔡沈,字仲默,浙江瑞安人,蔡氏父子三人中的幼子,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 在庆元二年,即1196年,蔡沈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当时,他的父亲蔡抗及兄长蔡模都已离世,他承受着丧亲之痛。此外,他在政治上也遭受了挫折,因为不满权臣韩侂胄的专权,他被罢官为民。在此背景下,蔡沈来到瑞安县的西山,游览山水,抒发胸臆,写下了这首《咏西山》。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外患频仍。权臣韩侂胄当政,大肆打压异己,掀起了新一轮的政治风波。而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两国关系紧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蔡沈忧国忧民,渴望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但现实却令他失望。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西山为象征,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