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潇东和徐文渊
天吏今如隠,相随步野坡。
山高临古郡,天小入江波。
香草春生遍,幽禽暮见多。
更增游岳思,昨有寺僧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今的天子如同隐士一般,我们相伴而行在山野的小路上。山势高峻临近古老的城镇,天空显得狭小融入江水中。春天里香草生长满地都是,傍晚时分幽静的鸟儿随处可见。这次游历让我更加渴望登临五岳,昨天还有一位寺庙的僧人从旁经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徐照:宋代诗人,字道晖,号山民,温州人。
2. 游潇东:潇东即湘东,在今湖南省。此指游览之地。
3. 天吏:古代对县官的尊称,此处可能指徐照自己。
4. 隠:隐蔽,这里可以理解为隐居之意。
5. 相随步野坡:一起行走在乡间田野的小路上。
6. 山高临古郡:形容山高峻峭,仿佛俯瞰着古老的郡城。
7. 天小入江波:天空变得狭小,仿佛融入了水波之中。
8. 香草春生遍:春天来了,各种香草到处生长。
9. 幽禽:指在幽静处栖息的鸟类。
10. 暮见多:傍晚时分看到它们比较多。
11. 更增游岳思:更加增添了游览名山的想法。
12. 昨有寺僧过:昨天有寺院的僧人经过此地。
去完善
赏析
《游潇东和徐文渊》是南宋诗人徐照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徐文渊在潇东地区的游览经历,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游历的向往之情。
首联“天吏今如隠,相随步野坡”,点明了出游的主题,意即如今天吏般的人物已隐退,他们相伴漫步于郊野。这里的“天吏”指的是掌握着天命、道德的人,这里用来形容出游的主导者,表达了对友人的尊重和信任。
颔联“山高临古郡,天小入江波”,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风光之美。高山环绕着一个古老的郡县,天空显得狭小,仿佛要融入江波之中。这两句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欣赏。
颈联“香草春生遍,幽禽暮见多”,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天里,各种香草生长茂盛;傍晚时分,幽静的鸟类纷纷出现。这两句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更增游岳思,昨有寺僧过”,意为这次游玩的经历更加激发了他们游历名山的愿望,昨天还有寺里的僧人经过。这两句诗通过讲述寺僧的出现,暗示了诗人对游历名山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总之,这首《游潇东和徐文渊》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出游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活热爱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潇东和徐文渊》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如下:
徐照,号蓉塘居士,浙江温州人。他是南宋中期的一位诗人和画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期(公元1225年-126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文学艺术创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徐照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一生漂泊江湖,过着清贫的生活。这使得他的作品多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南宋朝廷在北方金朝的压力下,被迫妥协求和,这使得国内的矛盾逐渐加剧;另一方面,民间的文化艺术生活却日益繁荣,诗词歌赋、书画篆刻等艺术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