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寺

标题包含
宿寺
古殿清灯冷,虚堂叶扫风。 掩关人迹外,得句佛香中。 鹤睡应无梦,僧谈必悟空。 坐惊窗欲晓,片月在林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时候的宫殿里灯火阑珊,显得有些冷清;宽敞的厅堂里,树叶被风吹起扫过地面。在这关门静处的氛围之中,我找到了一些诗句,这些诗句在燃着香料的寺庙中诞生。仙鹤应该没有梦境,僧人谈论的内容必定与空无有关。突然间,窗户因黎明将至而明亮起来,一片月亮倒映在树林的东边。
去完善
释义
1. 宿寺:借宿在寺庙里。 2. 古殿:古代宫殿或寺庙的大殿。 3. 清灯:灯火明亮,象征着佛法的智慧之光。 4. 虚堂:空旷的厅堂,这里指寺庙的大堂。 5. 叶扫风: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6. 掩关:关闭门窗,形容寂静的环境。 7. 人迹:人的踪迹,这里指寺庙里没有其他人。 8. 得句:得到诗句,这里指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灵感。 9. 佛香:寺庙里的烧香拜佛的气息。 10. 鹤睡:形容鹤休息的样子。 11. 僧谈:与僧人交谈。 12. 必空:必然领悟到佛教的空性真理。 13. 坐惊:坐着的时候被吓了一跳。 14. 窗欲晓:窗户透进来的光线暗示天快亮了。 15. 片月:明亮的月亮。 16. 林东:树林的东边,这里是形容月光从树林东边照射过来。
去完善
赏析
《宿寺》是南宋诗人徐照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在寺庙过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教、自然和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 首联“古殿清灯冷,虚堂叶扫风”,描述了寺庙的古老与寂静。古老的殿堂里,灯光微弱,显得清冷;空旷的厅堂里,树叶被风吹扫,发出沙沙的响声。这种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超脱的情感基调。 颔联“掩关人迹外,得句佛香中”,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感受。关闭门窗,远离世俗纷扰,沉浸于佛法之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这里的人迹指代尘世的烦恼,而佛香则象征佛教的智慧。 颈联“鹤睡应无梦,僧谈必悟空”,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理解。诗人在想象中看见白鹤安详地入睡,意味着它们摆脱了世间的烦恼,达到无梦的境界;同时,僧人谈论佛法,必定能够领悟到空寂的真理。这里以鹤和僧人为象征,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安宁的心境。 尾联“坐惊窗欲晓,片月在林东”,描绘了黎明时分的美景。静坐中突然意识到窗户将要明亮起来,月光逐渐暗淡,只留下一片月亮在树林的东边。这里的“惊”字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将告别寺庙,重新回到现实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佛教智慧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寺》是南宋著名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描绘寺庙住宿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4年至1185年间,这是南宋孝宗时期,正值金国与南宋和战之际。在这段时间里,徐照的家乡战乱频繁,他辗转流离,仕途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他对生活和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一时期,由于南宋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而徐照作为一名文人,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在《宿寺》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夜晚住宿寺庙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