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兰曲
门前春水青如罗,采兰船小长经过。
未须折兰喜相赠,见此自令忧思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前清澈的春水如同丝绸般美丽,采兰花的小船缓缓经过。不需要采摘兰花互相赠送,看到这些已经让人心中涌起无尽的忧虑与感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采兰曲:古代女子采摘兰花时所唱的曲子。
2. 春水:春天的河水。
3. 青如罗:形容河水清澈碧绿如同丝织品。
4. 船小:指采兰的小船。
5. 长经过:经常路过。
6. 折兰:摘取兰花。
7. 喜相赠:高兴地互相赠送。
8. 见此:看见眼前的景象。
9. 自令:自己让。
10. 忧思多:忧虑重重。
去完善
赏析
《采兰曲》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门前清亮的溪水如同丝罗般美丽,采兰的小船在河中轻轻摇曳。诗人并未直接描述自己的情感,而是以含蓄的方式表现出忧虑和沉思的心境。诗中“未须折兰喜相赠”一句,意味着诗人不愿随意将美好事物分享给他人,因为他明白见到这些美好景象会使自己陷入忧郁的思绪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兰曲》是南宋诗人徐照的一首描绘女子采集兰花景象的诗歌。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锁定在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是江南地区文人雅士非常活跃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徐照的人生经历颇多波折。他早年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未能获得官职。然而,他却因此得以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在诗坛上享有较高声誉。晚年时,他曾担任乡绅,为家乡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诗词歌赋、书画琴棋等艺术形式盛行一时,尤其是诗歌创作,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们借助于优美的诗句,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领悟。这种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徐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