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鱼吟
越鱼生水中,专食水上禽。
禽又安知鱼,鱼自生机心。
越鱼早来人钓得,人却放之反不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鱼儿在水中生长,专门捕捉水上的鸟类。
然而鸟儿又如何知晓鱼儿的生存之道呢?鱼儿却独自面临着生存的挑战。
早先被捕的鱼被人们钓走,人们却将其放生,结果它不吃任何东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越鱼:古代越国地区(今浙江一带)的鱼类,这里泛指鱼类。
2. 水:指江河湖泊等水体。
3. 专:专门,指只食某种食物。
4. 水上禽:在水面上活动的鸟类,如鸥鹭等。
5. 安:怎么,表示疑问。
6. 生机心:指在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7. 人钓得:人被钓鱼,指被人捕捉到。
8. 反不食:反而不吃,指越鱼在被捉后仍然拒绝食用饵料。
去完善
赏析
《越鱼吟》以咏物的方式传达出深刻的生活哲理,它形象地描绘了越鱼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活状况,表面上描述的是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暗含了社会生活中的人性探讨。诗人通过对比越鱼和水上禽的关系,暗示了人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应该保持一种和谐、宽容的态度。同时,诗中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往往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他人,但是否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价值观呢?这种思考不仅启发了人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也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越鱼吟》是南宋诗人徐照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8年前后,即宋高宗绍兴年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年,金兵南侵,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
徐照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他曾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与他们共同切磋诗艺。然而,他的命运多舛,一生坎坷。在南宋初年的战乱中,他曾一度沦为俘虏,后又幸得友人相救,得以重返故乡。这段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促使他在诗歌中表达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徐照的诗歌充满了对战争和百姓疾苦的关注。他的诗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受时人喜爱。《越鱼吟》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越鱼为喻,表达了身处乱世之中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