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江心寺钦上人
客至启幽户,笋鞋行曲廊。
潮侵坐禅石,雨润读经香。
古砚传人远,新篁过塔长。
城中如火热,此地独清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来到,打开了幽静的小门,穿着轻便的鞋子在曲折的走廊里漫步。潮水涌来,浸润了坐着禅修的石头,雨水滋润着读经的香气。古老的砚台传递着久远的故事,新的竹竿已经长得比塔还要高。城中的生活如火一般热烈,而这里却是一片宁静与凉爽。
去完善
释义
《赠江心寺钦上人》是宋代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描绘了在江心寺与钦上人交往的美好场景。
1. 江心寺:位于浙江杭州的一处寺庙。
2. 客至:指有客人到访。
3. 启幽户:开启幽静的门户。
4. 笋鞋:一种用竹片或竹皮制成的鞋子,相传起源于唐代,宋时盛行于南方。
5. 曲廊:曲折的走廊。
6. 潮侵:潮水涌来。
7. 坐禅石:供僧人打坐修行的石头。
8. 雨润:雨水滋润。
9. 读经香:佛教经典诵读时的香火气息。
10. 古砚:年代久远的砚台。
11. 传人远:表示砚台的传承历史悠久。
12. 新篁:新生的竹子。
13. 过塔:越过佛塔。
14. 如火:形容城市生活的繁华和热闹。
15. 独清凉:在这里感受到宁静与清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江心寺,通过对寺庙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喧闹的尘世中寻求宁静的精神寄托。首联通过“客至”和“笋鞋”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同探访寺庙的场景;颔联则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潮水、雨滴等与僧人打坐、诵读经文相映成趣;颈联则以古砚和新篁为象征,传达了文化传承和宗教精神的延续;尾联则通过对比城市中的喧嚣燥热与寺庙中的清静舒适,突出了诗人对于清净心灵的追求。整首诗在闲适的笔触下展现出了浓郁的佛家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江心寺钦上人》是宋代诗人徐照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公元910年-1189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人们注重人文精神的追求,促使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徐照作为南宋的一位学者和官员,对佛学、诗词有深厚的研究和造诣。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士大夫阶层往往有着广泛的交游和应酬,与友人别离时以诗词相赠成为普遍现象。徐照在面对友人的离去,感慨万分,因此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的深厚友谊和对友人的祝福。通过对月、舟、柳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深情的离别之情,从而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富有诗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