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钓台
当时廊庙去,此地也成空。
草木多年换,儿孙近代穷。
无言伤末俗,久立慕高风。
梅福神僊者,新知是妇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朝庭离去之后,这个地方也变得空旷起来。
树木和花草更替了许多次,子孙后代却渐渐贫穷。
我不想对现今的风气发表评论,只是长久地站在那里,渴望高尚的品质。
那位梅福神仙一般的人,是我刚认识的朋友的岳父。
去完善
释义
《题钓台》:这是一首描写钓鱼台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比钓鱼台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敬仰和对现代社会风气的忧虑。
1. 廊庙:指朝廷。这里代指朝廷官员。
2. 地也成空:形容时间流逝,钓鱼台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样子。
3. 草木多年换:形容草木经历了多年的生长和枯荣变化。
4. 儿孙近代穷:形容后代的生活境况不佳。
5. 无言伤末俗:形容对现代社会的堕落风气感到无奈和痛心。
6. 久立慕高风:形容站在钓鱼台上,仰慕古人的高尚品质。
7. 梅福神僊者:指梅花之神。在这里,诗人用梅花比喻高尚的品质。
8. 新知是妇翁:指新认识的朋友是梅花之神的妻子。这里用来比喻高尚的品质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很少见了。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廊庙”借指朝廷,并以“去”暗示了对政坛的厌恶和逃避。同时用“成空”表示来到这里的超脱感。
颔联:以“草木多年换”表明岁月的流逝,同时又用“儿孙近代穷”暗示徐照对生活的观察及态度,表现世事沧桑的变化无常。
颈联:诗人表示站在那里默默无语、内心却充满了悲伤;诗人久立不动, 是因为被那些拥有高尚品质的人所吸引。
尾联:通过对“梅福神僊”者的认识,表达了他对新知的渴望和对前辈的敬仰之情。通过这一形象,诗人传达出要向这样的人学习和看齐的愿望。
全诗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以及对高雅之士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钓台》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徐照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90年左右。
徐照生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当时,金人不断南侵,朝廷无策抗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同时,统治者偏安江南,苟且偷安,对于人民苦难漠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们对于时局表示忧虑和同情,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徐照本人是一位淡泊名利、孤高自洁的文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志为主,具有浓厚的隐逸气息。在《题钓台》一诗中,他以古人钓鱼台的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厌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