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居行
北风萧萧胡马鸣,边人走尽空户庭。
黄金埋藏禾米弃,路上逐日空饥行。
子西父南弗相守,仰面看日啼无声。
生身不合属中土,自昔无时无战争。
家桑椹熟生野蛾,兔跳席箕田成坡。
一路几州皆荒废,处处战骨平草多。
传报将军杀胡虏,取得山河归汉主。
残生只愿还本乡,且免后裔有兵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风吹拂,胡马悲鸣;边防士兵全部离去,空留家家户户。金黄色的稻谷被丢弃在田间,任由烈日暴晒;而人们却在道路上空手而行,忍饥挨饿。父亲去了西方,儿子则留在南方,彼此无法守护。他们只能仰望天空,默默无声地哭泣。投生于这片不平静的土地上,从无安宁之日。
家中的桑树结果,却引来野蛾;兔子在田间跳跃,损坏了晒粮的席子。一路上看到几个州郡都已荒废,到处都是战场上的尸骨和平原上的杂草。
传来消息说,将军终于击退了胡虏,收复了失地;希望后代能够摆脱战争的苦难,重回宁静的家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北风萧萧:指寒冷的风声。
2. 胡马: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3. 边人:边境地区的人。
4. 禾米:指粮食。
5. 空户庭:指百姓离散,房屋空置。
6. 黄金埋藏:指财物被废弃。
7. 逐日:挨日子。
8. 空饥行:饥饿地行走。
9. 子西父南:指流离失所的百姓。
10. 弗相守:无法互相扶持。
11. 生身:出生在这个世上。
12. 中土:指中原地区。
13. 战争:指战乱。
14. 桑椹:桑树的果实。
15. 野蛾:飞蛾。
16. 兔跳席箕:兔子在农具上跳跃。
17. 战骨:指战死者的尸骨。
18. 归汉主:指收复失地。
19. 本乡:指故乡。
20. 后裔:后代子孙。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中的民生疾苦和百姓盼望和平的诗篇。诗人徐照以“北风萧萧”开篇,营造出悲凉的气氛,同时又用“胡马鸣”暗示战争的临近。接下来,通过描述“空户庭”、“禾米弃”等画面,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家桑椹熟生野蛾,兔跳席箕田成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但这并不能掩盖人间的哀伤。最后两句“残生只愿还本乡,且免后裔有兵祸”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深深期盼,希望战争能够结束,人们可以回归安宁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废居行》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古风诗。此诗以废居为背景,描绘了战乱之后农村的荒凉景象以及百姓的困苦生活。下面是我为您编写的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在公元1190年左右,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南下,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的徐照年仅二十出头,却已历经多次迁徙,目睹了无数生离死别。这段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疾苦,也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当时南宋社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朝廷内部纷争不断,权臣当道,皇帝昏庸无能。这种政治形势使得民众生活更加艰难,尤其是那些被迫离开家园、寄居他乡的百姓。他们在战乱中失去了财产和亲人,只能在荒村野店中勉强苟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照用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废居行人的生活。他以“废居”为题,暗示了战乱后农村的荒凉景象。同时,他通过对废居行人的描绘,反映了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命运,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徐照在《废居行》中以诗的形式记录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期盼。这首诗不仅是徐照个人的情感寄托,更是对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