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伟归黄山
心和无白发,长带一琴行。
几路到君屋,数峰当郡城。
妻儿贫自乐,丹药岁烧成。
未必圣明代,终令隠姓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性和未老的头发,永远带着一把琴出游。
几经辗转来到你的家,恰在青山绿水之间。
家里贫穷但是快乐,丹药每年都会炼成。
并不一定在大治之年,最终也能让名字隐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心和无白发:保持心态平和,不会过早出现白头发。形容一个人心态良好,心情愉悦。
2. 长带一琴行:经常带着一把琴出行。表示作者喜欢以琴为伴,追求高雅生活。
3. 几路到君屋:指从各个方向都可以到达你的家。这里的"君"指的是李白。
4. 数峰当郡城:远处可以看到几座山峰,像是守卫着郡城。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乡村景象。
5. 妻儿贫自乐:尽管家境贫寒,但一家人依然可以自得其乐。反映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热爱。
6. 丹药岁烧成:每年都烧制成炼丹的药材。这是古代道士修炼的一种方法,表示作者有一定道家修行。
7. 未必圣明代:不一定是政治清明的时代。暗示当时可能并非一个好时机。
8. 终令隐姓名:最终会让人隐居起来,不问世事。表达了作者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送李伟归黄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李伟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李伟的生活状态。首联中的“心和无白发”表示李伟心态平和,不为自己满头白发而担忧;“长带一琴行”则形容李伟带着一把琴周游四方。颔联中的“几路到君屋”暗示李伟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数峰当郡城”则描绘了沿途山景秀美,如同一幅画卷。颈联中的“妻儿贫自乐”表达了李伟虽然生活贫困,但家庭幸福美满;“丹药岁烧成”则表示李伟热衷于研究炼丹之术,希望能够得道成仙。尾联中的“未必圣明代”表明李伟并没有因为身处盛世而感到庆幸;“终令隠姓名”则暗示李伟最终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纷扰。整首诗充满了对李伟潇洒人生的赞美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李伟归黄山》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徐照在晚年时期所创作的。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而金国等北方势力对中原地区的侵略也愈演愈烈。
在这段时间里,徐照的生活也十分艰苦,他远离家乡,四处漂泊,为了生活而奔波。这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使得他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够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在这首《送李伟归黄山》中,我们可以看到徐照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李伟能够回到家乡,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南宋晚期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