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夫人
平阳林给事,有女识经书。
为妇极能孝,今人皆不如。
得年非饵药,了葬自餐蔬。
闽峤嗟埋骨,新碑到野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平阳林的给事中,有个女儿精通诗书。作为妻子她极其孝顺,如今的人都不如她。寿终正寝未曾服药,葬礼自然不用鲜花。遗憾的是,她的遗骨在福建的山岭下被埋葬,只有新墓碑出现在荒野中的小屋旁。
去完善
释义
1. 平阳:中国地名,位于浙江省。这里指林给事所在的地点。
2. 林给事:古代官职名称,这里指陈夫人的丈夫。
3. 识经书:指陈夫人学识渊博,通晓经典。
4. 为妇极能孝:作为妻子,陈夫人非常孝顺。
5. 皆不如:其他人都比不上她。
6. 得年:在自然寿命内去世。
7. 饵药:服用药物。
8. 了葬自餐蔬:用简单的饭菜为自己送终。
9. 闽峤:福建一带的山岭。
10. 嗟埋骨:惋惜陈夫人埋葬的地方。
11. 新碑:新建的墓碑。
12. 野庐:乡村简陋的房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朴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名叫陈夫人的女子的一生。首句通过介绍陈夫人的父亲——平阳林给事的身份,暗示了她的出身不俗。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陈夫人在为人妻、为人媳方面的出色表现,她不仅能识经书,还具备极高的孝道精神,这一点在当今社会里非常难得。第五句讲述了陈夫人的长寿并非依靠药物维持,而是得益于日常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陈夫人的去世的痛惜,以及对新碑的到来感到慰藉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这位贤良女子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陈夫人》是南宋诗人徐照所作的悼念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08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同时也是文人墨客以诗词抒发情怀的风雅时代。
在那时,徐照年轻有为,因才学出众被选为乡贡。然而,他深知官场险恶,不愿卷入权谋之争,便选择隐居于浙江金华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以诗词歌赋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在徐照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面对北方金国的侵略无力抵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与此同时,南宋皇室却荒淫无度,官员腐化堕落,导致民生困苦,民众疾苦。因此,徐照虽远离朝堂,但始终关注时事,关心民生,并以诗词来表达他的忧虑和愤怒。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徐照听闻好友陈夫人的离世时,不禁感慨万分。他认为,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像陈夫人这样贤良淑德的女性,能够坚守道德底线,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中流砥柱,实为难得。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挽陈夫人》,以此悼念这位逝去的女性,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