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萤飞月里无光色。
波水不摇楼影直。
每怜宿粉涴啼痕,懒把旧书观字迹。
枯荷露重时闻滴。
君梦不来谁阻隔。
妾身不畏浙江风,飞去飞来方瞬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萤火虫在月亮下失去了光彩。
水面平静,楼房的影子笔直。
常常喜欢擦去花瓣上的泪痕,懒得去看旧书的字迹。
枯荷上露水很重,不时听到水滴声。
你不来梦里是因为谁挡住了你?
我身体不怕浙江的风,飞来飞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去完善
释义
萤:即萤火虫。
月里:指月光照耀下。
无光色:指萤火虫在月光下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波水:即水面。
楼影:指高楼在水中的倒影。
每怜:时常感到同情或怜悯。
宿粉:旧日的化妆,这里指眼泪干后的痕迹。
涴:污染,弄脏。
啼痕:眼泪流过留下的痕迹。
懒把:懒得去翻动。
旧书:古老的书籍。
枯荷:枯萎的荷叶。
露重:露水多。
时闻:不时听到。
滴:水滴声。
君梦:你的梦境。
不来:不出现。
谁阻隔:谁在阻碍。
妾身:我,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不畏:不怕。
浙江风:指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浙江潮水连天起”,形容潮水汹涌的景象。
飞去飞来:形容速度快。
方瞬息:才一瞬间。
去完善
赏析
《玉楼春》这首词以月色、水面、落花、露珠等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女子思念情郎的心情。上片写女子的孤独与忧郁,下片则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来寄托她盼望相见却又无法相见的无奈。其中,“萤飞月里无光色”、“波水不摇楼影直”两句分别描绘了月亮暗淡和水面平静的景象,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孤寂与宁静;而“每怜宿粉涴啼痕,懒把旧书观字迹”则表现出她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厌倦,以及无法与情郎取得联系的无奈。结尾两句“妾身不畏浙江风,飞去飞来方瞬息”表达了女子希望自己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摆脱相思之苦的愿望。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古代诗词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楼春》是南宋著名词人徐照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56年左右,正值南宋后期,时局动荡,民族矛盾尖锐。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徐照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徐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一生却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金榜题名。这使得他对功名产生了厌倦,转而追求内心的宁静。在这个过程中,他以诗词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徐照所处的时代,南宋已经进入了衰败期。外有金兵压境,内有宦官弄权,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徐照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危机,于是他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在诗词之中,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玉楼春》便是徐照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在这首词中,他以玉楼春景为引,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景象,以此反衬出时代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