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

标题包含
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
画图旧识高山寺,今在高山寺里行。 千古崄峰长自直,一春潇水未曾清。 孤城吹角寒猿应,破屋寻碑野鼠惊。 天遣二人来远地,要将新景就诗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经熟悉的古老高山寺,现在依然屹立在高山之间。 那千年的险峻山峰依然笔直耸立,而一春的潇水却不见清澈。 孤城的号角声,伴着寒冷的夜风回荡,让树上的猴子都感到惊恐;破旧的房子里寻找古碑,惹得野鼠四散奔逃。 或许是天意派遣我们两人来到这片遥远之地,要将新的景象化为诗篇,永留世间。
去完善
释义
1. 画图:指绘制的地图或图像。 2. 旧识:过去认识。 3. 高山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的高山寺。 4. 崄峰:险峻的山峰。 5. 长自直:一直保持挺直的状态。 6. 潇水:湘江支流,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北部。 7. 孤城:孤立的城市。 8. 吹角:古代军队用于传令的号角声。 9. 野鼠:生活在野外的老鼠。 10. 天遣:上天的安排。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中,作者徐照以开阔的视野和细致的观察描绘了他在高山寺所见的美景。诗人通过对比古今高山寺的变化,表达了自然界永恒不变的真理,同时也暗示了世事沧桑、人事代谢的道理。“千古険峰长自直,一春潇水未曾清”两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蕴含了人生哲理。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孤城吹角、寒猿响应等景象,表现出了当地的宁静与寂寥。而“破屋寻碑野鼠惊”一句,则揭示了历史的痕迹,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类活动的变迁。最后两句“天遣二人来远地,要将新景就诗名”,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以及将美好景色留诸笔端的决心。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人文历史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是南宋诗人徐照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我国历史上的宋朝末年。当时,宋室南渡已历百余年,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然而,朝廷内部的斗争依然激烈,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依旧存在。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远离朝政,寄情山水,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徐照,字明霞,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一生潦倒,终生未仕,过着隐逸的生活。然而,徐照虽然远离尘嚣,但始终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在《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一诗中,他以沉郁的笔调描绘了永州高山寺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徐照与友人徐文渊共同登上永州高山寺,欣赏着寺庙周围的美景。他们看到了远处的群山、近处的流水,还有那悠扬的钟声。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然而,在这个美好的时刻,徐照并没有忘记现实世界的纷扰。他在诗中写道:“渐近钟鸣地,犹闻世变迁。”这句诗意味着,尽管他们在山上享受着宁静,但他们仍然能感受到尘世的变化。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