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雁池
不向山中住,城中住此身。
家贫儿废学,寺近佛为邻。
雪长官河水,鸿惊钓渚春。
夜来游岳梦,重见日东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并没有在深山居住,而是在城市中安身立命。
家庭贫困使得孩子无法上学,寺庙附近佛法成为了我的邻居。
望着窗外流淌的河水仿佛铺满了白雪,大雁飞过让人感到春天的来临。
晚上在梦中游历了五岳,再次见到了东方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移家:迁徙家庭或搬迁住处。
2. 雁池:疑指有众多鸿雁栖息的水池,代指某处地方。
3. 不向山中住,城中住此身:这句表示徐照并不想住在深山之中,而是选择在城里有自己的住所。
4. 家贫儿废学:家里贫困使得儿子无法继续求学。
5. 寺近佛为邻:寺庙距离徐照的家很近,所以可以说以佛为邻居。
6. 雪长官河水:长官河上的雪景。
7. 鸿惊钓渚春:鸿雁因为春天来临而感到惊讶。
8. 夜来游岳梦,重见日东人:夜里梦见自己游览了五岳,又看到了太阳从东方升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从山间到城市生活的转变。首联“不向山中住,城中住此身”描述了诗人的新居环境。颔联“家贫儿废学,寺近佛为邻”揭示了家庭贫困和孩子失学的现实,同时暗示了寺庙与诗人的亲近关系。颈联“雪长官河水,鸿惊钓渚春”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和春天的生机,暗示诗人内心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尾联“夜来游岳梦,重见日东人”则表达了一种梦境中的理想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诗人从山中到城市的经历和生活变化,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移家雁池》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4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徐照离开了原来的住处,移居到了雁池这个地方。
在这段时间里,徐照的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使他对于功名富贵的追求产生了怀疑。同时,他对于社会现实也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他的眼中,南宋社会的繁华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道德沦丧等。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徐照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宋对立的时期。当时的政治局面复杂多变,民族矛盾尖锐。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依然保持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也为徐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