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者
瑟瑟风吹鬓发飞,自将莎草补蓑衣。
小船撑入芦花去,家在溪边多不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轻的凉风吹动着头发飘扬,我自己用莎草来修补那件破旧的蓑衣。
轻轻撑着小船驶入满布着芦花的岸边,家就在那条小溪旁边,但常常因为忙碌而无法回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瑟瑟风:即萧瑟的风,形容寒冷的风。
2. 鬓发飞:指头发被风吹散。
3. 莎草:一种草本植物,可用于制作蓑衣。
4. 补蓑衣:修补用来挡雨的蓑衣。
5. 芦花:芦絮,形容芦苇的花。
6. 多不归:经常不回家,意思是不经常回到村庄。
去完善
赏析
《渔者》是南宋诗人徐照的一首描绘渔夫生活的诗。首句“瑟瑟风吹鬓发飞”以寒风中的白发飘飘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渔夫在寒冷的风中辛勤劳作的情景。次句“自将莎草补蓑衣”则进一步展现了渔民勤劳节俭的品质。通过用莎草修补蓑衣的细节,表现出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也能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后两句“小船撑入芦花去,家在溪边多不归”更具体地描绘了渔夫的生活场景。前句写小船划破湖面,荡起层层涟漪,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后句则以家在溪边的背景暗示着渔民远离家园,孤寂漂泊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渔民生活细节的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坚韧而又孤独的渔民形象,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肯定与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者》是南宋诗人徐照所作的一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政局动荡、民生疾苦的时期。
诗人徐照本人并非出身豪门,而是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成长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的苦难。在这种背景下,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深深同情。
在当时的南宋,由于战乱频繁和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渔业生产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渔民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冒著风险出海捕鱼,但往往所得无几。这种现实让诗人徐照深感痛惜,也激发了他创作这首《渔者》的动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