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淡岩

标题包含
题淡岩
一石高千尺,惟留一面空。 寸窥横嶂绿,圆透夕阳红。 僧定遗人世,猿藏畏雪风。 却怜黄太史,不至雁山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块巨石高达千尺,只留下一面是空的。从极小的角度瞥见山间的翠绿,圆的石头却能透出夕阳的红。山中的僧人已经进入禅修状态,仿佛离开了人间,而山中的猿猴则在躲避风雪。可怜的是黄太史(可能指诗人)未能来到这美丽的雁山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原指写在书卷、碑石或器物上的文字,这里指为诗歌命名。 2. 淡岩:淡山岩石,此处以地点为题。 3. 一石高千尺:描述淡岩的高耸险峻。 4. 惟留一面空:形容淡岩的形状独特。 5. 寸窥横嶂绿:从狭窄的角度看去,看到的只有绿色的山峦。 6. 圆透夕阳红:在更宽广的视野中,看到夕阳照耀下的红色霞光。 7. 僧定:僧人入定,表示心灵宁静的状态。 8. 遗世:脱离世俗纷扰,超然物外。 9. 猿藏畏雪风:表示雪天寒风中的山涧生活不易。 10. 黄太史:此处可能指宋朝诗人黄庭坚。 11. 不至雁山中:诗人惋惜黄庭坚未曾到过这样美丽的雁山之中。
去完善
赏析
《题淡岩》这首诗描绘了淡岩这一独特景观。诗人以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淡岩的险峻、幽静之美。 首联“一石高千尺,惟留一面空”,形容淡岩的奇特形状,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耸立在那里,只有一面是空的。这里凸显了淡岩的险峻与独特。 颔联“寸窥横嶂绿,圆透夕阳红”,诗人通过“寸窥”“圆透”两个动作,描绘了从不同角度欣赏淡岩的景象。从正面看,淡岩仿佛是一道绿色的屏障;而从侧面看,夕阳洒在岩石上,呈现出一片红色。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示了淡岩在不同光线下的美。 颈联“僧定遗人世,猿藏畏雪风”,诗人将淡岩的景色与人文相结合。在淡岩中,僧人远离尘世纷扰,找到了内心的宁静;而山中的猿猴则在风雪来临之际躲藏起来。这两句诗传达了淡岩的静谧与生机。 尾联“却怜黄太史,不至雁山中”,诗人以黄太史为例,表达了自己对于淡岩美景的喜爱之情。这里暗示了黄太史没有来到淡岩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们珍惜自然之美的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淡岩》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徐照于淳熙年间(1174-1189年)创作的一首诗。这个时期,南宋政治腐败、战争频发,社会矛盾激化,文人墨客多在山水之间寻找精神寄托。徐照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一生游历各地,饱览祖国秀丽风光,其作品多寓情山水,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这个特殊时期,徐照个人命运多舛,生活困顿。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脱颖而出,只得四处游学,靠卖字为生。然而,这种清苦的生活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和国家兴亡。 在《题淡岩》这首诗中,徐照以淡岩为背景,通过对岩石、泉水、松柏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忧虑,以及他对国家中兴的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