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廻车
山川匪遥远,行人未回车。
欲语昨宵梦,忽接今朝书。
啼乌在屋上,绿草生庭除。
仰看日月光,照知子衿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川并非遥不可及,路上的行人都已停车休息。昨夜的梦话还欲诉说,今天却突然接到来信。屋顶上的乌鸦在啼叫,庭院里的绿草生机勃勃。抬头仰望日月之光,照亮了你的衣襟和胸怀。
去完善
释义
【山川匪遥远】中的"匪"通"非",即"山川非遥远"。
【行人未回车】的"行"指离开家的意思。"回车"指的是"回来"。
去完善
赏析
《未廻车》描绘了行人在外、思念远方的情景。首句“山川匪遥远”点明诗人对旅途的想象并未因为距离而削减;次句“行人未回车”暗示出游子的思乡之情。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昨宵梦境和今朝的书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思念和期待。
后半部分则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景象:乌鸦在屋顶上鸣叫,庭院里的绿草在生长。这些日常细节不仅表现了季节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还为全诗营造了宁静的氛围。结尾两句“仰看日月光,照知子衿裾”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和对故乡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未廻车》是南宋诗人徐照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局之中,北方的金国不断侵犯南宋边境,使得国家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宋代的文化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诗词歌赋的创作,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人墨客。
在这个特殊时期,徐照作为一名书生,对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感到忧虑。他的诗词作品中,经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同时,他也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开始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未廻车》这首诗中,徐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所见所闻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他成为了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文人墨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