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侯侣之九歌图
君家九歌图,元是龙眠画。
冰毫动天机,意与象俱化。
坡仙以一马,千金莫酬价。
昏眼喜忽明,老绢尘欲亚。
{上穴下泓}窠有灵鬼,天马夹龙驾。
鳞幢借金节,隐隐出虚罅。
篪驾迎飞响,陈具咸所祃。
湘天水波立,绿红渺高下。
漠漠楚客魂,万古入悲话。
颓檐饥禽啄,长陀瘦鲛跨。
八篇竹枝词,命君共吟些。
愁声还入市,乞酒从嘲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的作品《九歌图》,犹如出自大画家龙眠之手。笔端游走间,天地间的奥秘已尽数展现。苏东坡曾以一匹马换走这幅画作,但再多的钱也无法抵得上它的价值。岁月虽流逝,绢布上的尘埃似乎也掩盖不住它那动人的光辉。画中马儿似乎能听到奇妙的音乐,来自远方的龙影在它们身边缠绕。鳞片覆盖的马车从云层中透出,像是来自遥远世界的信息。
楚地的人们纷纷前来,带着他们心中的悲哀。曾经辉煌的屋檐如今摇摇欲坠,孤独的鸟儿四处寻找食物。画面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深深的哀伤。请允许我与您一起欣赏这美妙的诗句,感受这忧愁中的力量。让我们的声音响彻市集,用美酒抚慰彼此的灵魂。
去完善
释义
《题侯侣之九歌图》: 这是描绘侯侣画作的诗歌。
1. 君家九歌图:指你家收藏的《九歌图》画作。
2. 元是龙眠画:此画作原本是宋代画家李龙眠的作品。
3. 冰毫动天机:形容画家技艺高超,笔下能展现出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4. 坡仙以一马:苏东坡用一匹马来换这幅画,未成,意为此画价值连城。
5. {上穴下泓}窠:疑为“窠”字,意为鸟兽的巢穴。
6. 天马夹龙驾:形象地描绘了画中景象,天马伴随神龙,翱翔于天际。
7. 金节:古代皇帝的仪仗之一。
8. 篪驾:指美妙的音乐。
9. 陈具咸所祃:描述画中祭礼的陈设。
10. 湘天水波立:刻画湘江水面波澜壮阔的景象。
11. 绿红渺高下:指水中绿色与红色的植物随波起伏,高低不一。
12. 楚客魂:形容诗人在画作中感受到楚地的风土人情。
13. 万古入悲话:意味着古老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14. 颓檐:破旧的屋檐。
15. 长陀瘦鲛跨:形容鱼消瘦却仍然矫健敏捷。
16. 八篇竹枝词:指诗人打算创作八首竹枝词来表达情感。
17. 命君共吟些:邀请朋友共同欣赏画作并一起作诗。
18. 愁声还入市:叹息声中流露出对世事的不满。
19. 乞酒从嘲骂:希望喝下美酒来缓解内心的烦恼。
去完善
赏析
《题侯侣之九歌图》是一幅描绘屈原《九歌》场景的画作,画面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诗中的“龙眠画”是指宋代著名画家李龙的绘画作品,他以精湛的技艺和独具匠心的创意将《九歌》的神韵完美地呈现出来。
首联描述了画作的珍贵之处,画中的人物、景物都栩栩如生,仿佛有着生命般跃然纸上。颔联则通过苏轼的故事,表现了这幅画的非凡价值,即使付出高昂的价格也无法购得。颈联描述了作者在欣赏画作时的感受,画中的人物和景物仿佛活了起来,让观者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喜悦。
接下来的几联则是通过对画面的具体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九歌》画卷:神话中的天马、龙驾等神兽穿行其中,湘水女神们翩翩起舞,楚客们的身影若隐若现,呈现出一幅神秘而浪漫的景象。尾联则以一个富有哲理的视角收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展现了《九歌》中那神秘而浪漫的世界,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侯侣之九歌图》这首古诗是南宋著名诗人徐照所作。徐照(?-1211),字景思,号东斋,浙江淳安人。他生活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事件,如靖康之难、南宋建立等。
徐照一生经历了从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动荡时期。在北宋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朽,百姓疾苦。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攻陷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随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南宋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但北方领土仍为金人所占。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照的生活和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他的诗作大多反映了民间的苦难生活和百姓的爱国情怀,如“万井桑麻犹未改,数家鸡犬亦如前”(《武岗》)。此外,他还关注国家兴亡,如“何日春风到江表,重凭此翼看升平”(《寄郑山人》)。
在这首《题侯侣之九歌图》中,徐照通过描绘九歌图的意境,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荡不安但又充满希望的时期,这也使得徐照的诗作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