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月
初生如金钩,将满如玉盘。
古人爱明月,月色疑可餐。
贾岛倚长杉,精魂化蟾间。
李白捉皓色,狂不如波澜。
何为梅山翁,见月长兴叹。
月多照予愁,未久先掩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生犹如金色的钓钩,快要满月时如玉石般的盘子。
古人们都喜欢明亮的月亮,月光洁白,仿佛可以食用。
贾岛倚靠在长衫上,他的灵魂似乎已经化作了月亮。
李白试图抓住明亮的光芒,但他的激情无法与波澜相提并论。
为何被称为梅山翁的人,看见月亮却常常叹气?
月亮照耀出我心中的忧愁,但没多久就隐去了光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钩:指新月,因为新月形似金钩。
2. 玉盘:形容满月如同玉制的盘子一样圆。
3. 明月:即月亮。
4. 可餐:可以食用的意思,这里指月光美好得仿佛可以吃。
5. 贾岛:唐代诗人,曾以诗中的“推”“敲”二字斟酌炼字。
6. 长杉:指高大的树木。
7. 精魂化蟾:相传贾岛死后化为蟾蜍。
8.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擅长描绘壮丽的景色。
9. 皓色:明亮的光辉,这里指月光。
10. 波澜:指波涛起伏的水面,这里比喻李白的狂放。
11. 梅山翁:指梅尧臣,北宋诗人,曾任都官员外郎。
12. 长兴叹:长久地叹息。
13. 照予愁:照亮我的忧愁。
14. 掩关:关闭门窗,指停止赏月。
去完善
赏析
《玩月》徐照这首诗歌以月为主题,通过对月亮形状、古人的赞美以及诗人的感慨,展现了月亮的不同面貌和人们对于月亮的不同情感体验。开篇以“初生如金钩,将满如玉盘”描绘了月亮从初升到满月的变化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紧接着诗人引用了古人和李白的例子来表达对月亮的喜爱。贾岛倚长杉,精魂化蟾间的描述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月亮的神秘气息,而李白捉皓色,狂不如波澜则表现了对月亮的极度痴迷。然而,同样是面对月亮,梅山翁却发出了深深的叹息,他感叹月光下的哀愁总是无法长久,还来不及尽情欣赏,月亮就已经悄悄隐去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玩月》是南宋著名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描绘赏月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4年至1211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徐照在这一阶段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后因政治斗争失败而退居山林。
在《玩月》这首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徐照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的“月”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人生的象征。在这个时间段内,南宋文人普遍重视山水田园生活,认为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理想境界。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徐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