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严伯
好别无愁思,风霜一岁残。
去因贫事迫,归有暮年安。
远水维舟晚,青山遶舍寒。
又谁怜静者,得句不同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愿你无愁忧虑,感受岁月的风霜之美。
离开是因为贫困所迫,归来是为了晚年安宁。
远处的河流停靠了船只,傍晚时分;青山环绕着家园,带来阵阵寒冷。
又有谁会关心这宁静的世界,从不同的角度看那些美妙的诗句呢?
去完善
释义
1. 好别:分别时的心情良好。
2. 风霜:形容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
3. 贫事迫:因为贫困而需要外出奔波的事情。
4. 归有暮年安:年纪大了,希望回家安度晚年。
5. 维舟:停泊船只。
6. 遶舍寒:围绕着房屋的青山让人感到寒冷。
7. 静者:这里指朱严伯。
8. 得句:得到诗句或佳句。
去完善
赏析
《送朱严伯》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意的诗。诗人以沉郁的笔调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以及临别之际的深切关怀。诗歌一开始就以“好别无愁思”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接下来的诗句则围绕友人的离别原因和将来的生活进行描绘。在描写别离的场景时,诗人通过“远水维舟晚,青山遶舍寒”来营造一种苍茫而肃穆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基调显得深沉而凝重。最后两句“又谁怜静者,得句不同看”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独自前行的担忧与牵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朱严伯》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80年前后。此时的徐照已经远离故乡,来到临安(今杭州)谋生。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即将离别的朱严伯。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士子都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然而,当时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并不能脱颖而出。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远走他乡,寻找机会。
在这首诗中,徐照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朱严伯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离乡背井、谋求出路的艰辛。他希望朱严伯能够一路顺风,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他自己也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努力前行,追求人生的真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