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子规

标题包含
子规
羽类是游魂,哀多属曙昏。 一时亡国恨,千古向人言。 山竹已应裂,野花犹更繁。 昔曾令杜甫,再拜忆君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鸟儿飞翔在虚空,悲哀往往出现在清晨和黄昏。 瞬间消逝的亡国之痛,成为千古流传的话题。 山中的竹子已经破碎,而野花依然繁茂。 昔日曾让杜甫顶礼膜拜,回忆您的崇高地位。
去完善
释义
1. 子规:鸟名,即杜鹃,又名杜宇、蜀鸟,相传古蜀国的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 2. 羽类:指鸟类。 3. 游魂:指鬼魂或亡灵。 4. 曙昏:曙光与黄昏,意指黎明与黄昏的交替。 5. 亡国恨:此处指古蜀国灭亡的历史故事。 6. 千古向人言:千古流传的故事让人感叹。 7. 山竹已应裂:比喻国家衰败,山河破碎。 8. 野花犹更繁:意指战乱之后,荒野之中仍有花开,生命依然顽强。 9.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10. 忆君尊:杜甫在《杜鹃行》一诗中写到了关于子规的故事,表达了怀念故国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子规》徐照的这首诗词以杜鹃鸟为引,表达了诗人在黎明时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的担忧。诗人用“羽类是游魂,哀多属曙昏”开篇,描绘出子规鸟在清晨时分的哀鸣,象征着生活中的悲伤与无奈。接下来,“一时亡国恨,千古向人言”两句则以历史的视角,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悲痛。而接下来的“山竹已应裂,野花犹更繁”则是对眼前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机的向往。最后,“昔曾令杜甫,再拜忆君尊”则是借用杜甫的故事,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历史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规》是南宋诗人徐照的一首五言律诗,根据相关资料,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公元12世纪初,即宋徽宗时期。在那个时候,社会矛盾激化,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政治腐败,百姓疾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徐照本人出身贫寒,一生怀才不遇,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这种人生的挫折让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关注,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的作品多描绘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在《子规》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子规鸟的啼鸣,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子规鸟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和哀伤,而在徐照的诗中,它又象征着对社会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