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子舒福州省觐
一马背西风,斑衣与古同。
暂时离膝下,邻郡是闽中。
到日残秋兔,还期早塞鸿。
即须同邑里,来迓黑头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名马儿向西边走去,身上的斑点与古代相同。
短暂离开家乡,来到了邻近的闽中地区。
当秋天的兔子出现时,期待能够早日回到塞鸿之地。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和同乡的人们一同迎接这位受人尊敬的官员。
去完善
释义
《送薛子舒福州省觐》注释:
1. 福州省觐:指从其他地方去福州省亲。福州,福建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2. 一马背西风:形容骑马迎着秋风前行。
3. 斑衣与古同:穿着古代风格的斑衣。
4. 暂时离膝下:离开家乡一段时间。
5. 邻郡是闽中:闽中,指福建一带;邻郡,相邻的州郡。
6. 到日残秋兔:指到达时已是秋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7. 还期早塞鸿:希望早点能像鸿雁一样回来。
8. 即须同邑里:回到家乡的愿望。
9. 来迓黑头公:迎接贵客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薛子舒福州探亲的送别之情。首句“一马背西风”描绘了友人在秋风中离开的场景,表现出离别的氛围。第二句“斑衣与古同”以古人的衣服作为比喻,暗示友人与古人有共同的离别之情。接下来两句“暂时离膝下,邻郡是闽中”描述了友人离家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即将抵达的目的地。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到日残秋兔”表示希望友人能够在到达时看到秋天的景象;“还期早塞鸿”则表示期待友人能早日归来,如同鸿雁般准时。最后两句“即须同邑里,来迓黑头公”则是希望友人回到故乡后,能够得到当地人的欢迎和尊重。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薛子舒福州省觐》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徐照所作。据历史资料记载,此诗创作于公元1208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山河破碎,民生疾苦。这一时期的诗人大多关注国家命运,忧国忧民。
在这一年里,徐照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不顺,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地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之情。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腐败,外患严重。金人南侵,导致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在这种背景下,徐照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
通过对这些时代的理解,徐照创作了这首《送薛子舒福州省觐》,希望友人能借这次省觐之机,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