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峡吟

标题包含
三峡吟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绵延起伏的七百里山水间,有一片苍翠繁茂的青枫树林。猿猴的哀鸣并未使自己感到忧愁,反而让路过的行人内心充满惆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峡:指的是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全长约七百余里。 2. 青枫林:指长江三峡一带的茂密枫树林。 3. 啼猿:指三峡地区特有的猿猴叫声。 4. 不自愁:这里指猿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鸣让行人产生愁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三峡吟》描绘了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和令人惆怅的离别之情。诗人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山水画,通过描述三峡的七百里山水、青枫林以及啼猿,展现了三峡的自然之美。然而,诗人并非单纯地描绘自然景色,而是借景抒情,将离别的愁绪融入其中。 在诗中,“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这一句尤为精彩。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啼猿以人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啼猿似乎也在为别离而哀鸣。同时,这一句也道出了人们在离别时内心的愁苦。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深沉,令人陶醉于三峡的美景之中,又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峡吟》是南宋著名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描绘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诗篇。这首诗歌大约创作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 在徐照生活的时代,南宋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金兵的侵略、朝廷的腐朽以及民间的疾苦都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为诗人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创作的灵感。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位于长江上游,全长约193千米。这里山高水急,峡谷幽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理想之地。徐照在此地游览时,被三峡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描绘三峡风光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徐照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在面对国家危难之际的忧虑和悲愤。这使得这首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成为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内涵的优秀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