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瑞鹧鸪

标题包含
瑞鹧鸪
雨多庭石上苔文。 门外春光老几分。 为把旧书藏宝带,误翻残酒湿绡裙。 风头花片难装缀,愁里莺声怯听闻。 恰似翦刀裁破恨,半随妾处半随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雨洒满庭院的石板上长出了青苔。 门外的春光已经不再年轻。 我为了把珍藏的旧书收起,却无意中打翻了残酒,弄湿了轻纱裙。 风吹的花瓣难以留下痕迹,忧愁里的莺声令我胆怯。 就像用剪刀剪断心中的遗憾,一半属于我,一半属于你。
去完善
释义
《瑞鹧鸪》:该诗是一首表达思君之情的词。诗人通过描绘春天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因与爱人分离而带来的痛苦。 1. “雨多庭石上苔文”: 描写阴雨连绵的季节,庭院的石头上都长满了青苔。“苔文”,指青苔的纹理。 2. “门外春光老几分”:描述门外的春色已经过了盛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3. “为把旧书藏宝带”: 这里形容收藏珍贵的书籍或物品。“藏宝带”,将珍藏的物品藏在腰带中。 4. “误翻残酒湿绡裙”:不小心打翻了酒杯,使得剩余的洒液沾湿了丝绸做的衣裙。 5. “风头花片难装缀”:写春天的花朵凋谢,难以将其再次装点。“风头”,指风吹的地方。 6. “愁里莺声怯听闻”:听到黄莺的叫声也会感到忧愁。"怯听闻"表示对声音有所畏惧。 7. “恰似翦刀裁破恨”:用剪刀比喻内心的痛苦。 8. “半随妾处半随君”:一半伴随着我,一半伴随着你。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瑞鹧鸪》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词。词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述了春日的自然环境与人物的举动,“雨多庭石上苔文”,春雨纷纷,庭石上的青苔更加茂盛,这种景象暗示着春天的来临。而“门外春光老几分”则点明了春天已经过去了一些时间,春色有所减褪。接着,“为把旧书藏宝带,误翻残酒湿绡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收藏旧书时,不小心把酒洒在衣裙上的情景。这样的细节既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又透露出她的心境。 下阕则是作者情感的抒发,“风头花片难装缀,愁里莺声怯听闻”,风吹花落,美丽的花儿难以留住,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而在忧愁之中,连黄莺的歌声听起来都显得胆战心惊。紧接着,“恰似翦刀裁破恨,半随妾处半随君”,这句比喻非常生动,犹如一把剪刀裁剪出了心中的遗憾,这些遗憾一半跟随自己,一半追随远方的他。这里表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无奈。整首词情感深沉,富有诗意,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照的《瑞鹧鸪》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但又充满文化活力的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南宋与金朝之间的战争使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这也激发了文人墨客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从而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徐照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在这个时代,他看到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也看到了民众的顽强生活力。因此,他的诗作不仅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现状。 《瑞鹧鸪》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情景,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担忧。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徐照作为一名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时代的痕迹留在了诗篇之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