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从善上人

标题包含
赠从善上人
骨气清泠无片尘,即应僧可是前身。 诗因缘解堪呈佛,棋与禅通可悟人。 扫地就凉松日少,煮茶消困石泉新。 不能来住城中寺,去买青山约我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山林隐逸生活的恬淡和寂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纷扰的向往。在诗句中,作者将古文的意境用优雅的白话文进行了传达。以下是这首古诗的现代白话文翻译: 气质清雅脱俗如不食人间烟火,就像是僧人转世而来的前世。 诗歌因缘际会得以呈现佛祖的智慧,棋局和禅意相通能使人领悟真谛。 扫干净地便可在凉爽的松树荫下享受阳光,煮一壶新茶可以消除困倦品味山泉之甘甜。 无法在城市中的寺庙长期居住,那就去购买青山与我邻居共享这份美好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骨气:比喻人的品质、气概。 2. 清泠:形容清冷的样子。 3. 无片尘:没有丝毫尘埃,形容干净、清洁。 4. 即应:表示猜测或推测的副词,相当于“大概”。 5. 是前身:这里指的是上人的前世可能是位诗人。 6. 因:凭借;依靠。 7. 缘:缘分;关系。 8. 解:理解;懂得。 9. 堪:可以;能够。 10. 呈:展示;呈现。 11. 禅: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冥想和实践达到觉悟。 12. 通:贯通;相通。 13. 悟:领悟;理解。 14. 扫地:扫除地面的灰尘,表示打扫卫生。 15. 就:靠近;接近。 16. 凉松日少:指清凉的松树下的阳光逐渐减少,意味着傍晚时分。 17. 煮茶:烹煮茶水。 18. 消困:消除疲劳。 19. 石泉:用石头制作的泉水。 20. 新:新鲜;新的。 21. 不能:无法;不能。 22. 来住:前来居住。 23. 城中寺:城中的寺庙。 24. 买青山:购买青山作为隐居之地。 25. 约我邻:邀请我的邻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从善上人的形象,表达了他清泠、脱俗的气质,以及对佛法的领悟和对生活的感悟。首联以“骨气清泠无片尘”来形容从善上人,暗示了他的纯洁无暇,超凡入圣的境界。颔联则提到了诗人以诗为媒介,向佛传达因缘之理,并藉由棋局悟透人生哲学,表达了从善上人对佛法和禅宗的深刻理解和实践。颈联则通过描写扫地、煮茶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从善上人简朴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最后两句诗人感慨无法居住在城市的寺庙中,所以邀请青山为伴,体悟自然之道,寓意着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安宁。整首诗既体现了从善上人的德行风范,又传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心仪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从善上人》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左右,此时的南宋政局相对稳定,但民间疾苦仍存。 徐照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以诗名世,后因战乱流离失所,曾一度出家为僧。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从善上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在诗歌创作的同时,南宋社会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一方面,金国的侵略使国家疆土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照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