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李半村晒蓑台

标题包含
题李半村晒蓑台
松枝宿雨碎滴下,野鹤巢边多水禽。 不见蓑衣台上晒,来人自起钓鱼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松树枝上沾满雨滴,砰砰地掉落下来,在这座有野鹤筑巢的山间湿地,常常可以看到各种水鸟。虽然看不到那个熟悉的钓鱼者在草棚子上晾晒他的蓑衣,但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却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了钓鱼的念头。
去完善
释义
【宿雨】隔宿的雨,久留未下的雨。 【野鹤】栖息在野外或沼泽地带的鹤。这里指白鹤等野生动物。 【蓑衣台】可能指用竹子搭建的简易晒台,用于晾晒农具或者衣物等。 【钓心】钓鱼的心情;垂钓的乐趣。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题李半村晒蓑台》中,诗人徐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面。诗的前两句“松枝宿雨碎滴下,野鹤巢边多水禽”,通过对松枝上滴落的雨水和栖息在水边的野鹤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这种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诗的后两句“不见蓑衣台上晒,来人自起钓鱼心”,却揭示出了一种更为深远的意境。虽然表面上没有看到晾晒在蓑衣台上的蓑衣,但诗人通过这一现象,暗示了李半村的悠闲生活和他对钓鱼的热爱。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使人们不禁产生了共鸣,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题李半村晒蓑台》以其独特的手法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卷,使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李半村晒蓑台》是南宋诗人徐照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期。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然而对于作者徐照来说,他一生仕途不顺,未曾考取功名,因此在诗作中时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这首诗里,作者以李半村晒蓑台的景象为描绘对象,借此表达自己对自由自在的乡野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风光的热爱。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间生活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