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桃花岭

标题包含
桃花岭
诸岭桃花岭最高,冰枯泉脉草身高。 四山相并疑无日,若是南山雪不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各位山峰中,桃花岭是最高的;在冰雪消融、泉水涌动时,草地也随之长高。四面环山的景象让人怀疑是否没有阳光照射,如果这是南面的山,那么积雪还没有融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桃花岭:诗中提到的地点,应是一座高耸的山岭,以满山桃花著称。 2. 诸岭:众多的山脉。 3. 冰枯:冰消融时残留的痕迹。 4. 泉脉:地下水脉。 5. 四山相并:四周的山相互靠拢。 6. 疑无日:使人怀疑是否还有阳光。 7. 南山:诗中的南山可能是指的桃花源里的南山,代表着美丽而遥远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桃花岭》描绘了桃花岭的壮美景色和周围环境的独特之处。首先用“诸岭桃花岭最高”来形容桃花岭的巍峨,通过对比凸显其高度;接着以“冰枯泉脉草身高”描述了在寒冷的冬天里,泉水结冰,草木却依然高耸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顽强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两句诗“四山相并疑无日,若是南山雪不消。”则表现了桃花岭四周的山峦环绕,让人怀疑是否还有阳光照射进来。而末尾的“南山雪不消”则暗示了这一带的寒冷程度,同时也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桃花岭》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的完成时间是公元1187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当时,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转向江湖隐逸生活,以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徐照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创作《桃花岭》时,徐照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深感仕途无望,于是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大事。与此同时,他的人生阅历也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在这种心境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那个时代,南宋的统治者对文人实行高压政策,导致文人士大夫们的言论受到极大限制。然而,这并未阻止他们抒发心中的感慨和忧国忧民之情。相反,他们在诗歌创作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人性关怀,使诗歌成为了当时文人抒发情感、议论时事的重要载体。徐照的《桃花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