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闻蝉
晚凉多处听蝉声,齐女当年变化成。
不合著身杨柳上,也令千古动离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凉爽的夜晚,聆听许多地方传来的蝉鸣之声,令人想起当年齐国女子变成了蝉的事情。
可惜她不能化身为杨柳,否则也能让千古之人感受到别离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柳下:这里指柳树下,柳树下的意思。
2. 闻:听到,察觉到的意思。
3. 晚凉:傍晚凉爽的时候,这里是晚上的意思。
4. 多处:多个地方,指很多不同的地方。
5. 齐女: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美女,这里泛指美女。
6. 变化成:变化而成,变成的意思。
7. 不合:不应该,不合适。
8. 著身:附着在身体上,这里指停在树上。
9. 杨柳:杨树和柳树的合称,这里特指柳树。
10. 也令:也让,也使。
11. 千古:长久的时间,千年的意思。
12. 离情:离别之情,离别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柳下闻蝉》是南宋诗人徐照的一首描绘夏日景象的诗。诗中通过“晚凉多处听蝉声”和“齐女当年变化成”两句,展现了傍晚时分静谧的景色和女子化为蝉的美丽传说。第三句“不合著身杨柳上”则揭示了杨柳与蝉之间的联系,最后一句“也令千古动离情”则表达了人们对这种情景产生离愁别绪的情感共鸣。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充满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下闻蝉》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在柳树之下聆听蝉鸣的场景,表达出诗人在喧嚣世界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此时国家政治腐败,百姓疾苦,战事频发,而文人士大夫却鲜有关注民生者。作为诗人,徐照身处这样的时代,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同情令他深感痛苦。他的许多诗篇都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朝廷荒淫无度的不满。
《柳下闻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柳树下的寂静和蝉鸣,诗人表达了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也反映出他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