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大罗山李秀才
大罗山上客,后主是宗亲。
莫是为诗苦,却令生世贫。
荒年家口众,少日鬓毛新。
近又重遭祸,虚星必照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上的贵客来自大罗仙山,与后主有亲戚关系。
他们并非因写诗而受苦,却让一生贫困。
在荒年里家里人口众多,年轻时头发还显得新鲜。
最近又遭受了灾祸,星星暗淡定然是因为照亮了他们的人生。
去完善
释义
1. 大罗山:地理位置不详,可能为某地的一座山脉或山峰。
2. 后主:指南唐后主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国君。
3. 宗亲:指与皇家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这里指李煜的亲戚。
4. 生世:指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活着。
5. 家口:家人,指家庭成员。
6. 少日:年轻的时候。
7. 鬓毛:头发,这里指白发。
8. 重遭祸:再次遭受灾难或不幸。
9. 虚星:星空中的虚拟之星,可能与古人的观星习俗有关,寓意幸运或厄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友人的古诗,通过对友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困境的关切和忧虑。开篇点明友人是“大罗山上客”,暗示其身份高贵,却生活困窘;接着通过描述友人为写诗而辛苦,反衬出他生活的艰辛。而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朋友家口众多,生活困难,时光荏苒,白发新添,更显生活压力之大。最后两句则以天象为喻,表达对友人境遇的关注与祝愿,愿星空照耀其身,驱散厄运。整首诗情感真挚,关怀备至,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大罗山李秀才》是南宋诗人徐照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年-1224年),正是南宋晚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多受战乱影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期望通过诗歌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个人情感。
在创作这首诗时,徐照或许正面临人生的困境。作为一位穷苦书生,他一直在努力寻找出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个人抱负。然而,当时南宋社会的政治腐败、科举制度的不公等因素,使得许多有才之士难以施展才华。因此,这首诗表达了徐照对友人的鼓励与支持,希望友人能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末期的社会状况。一方面,战乱频仍,民生疾苦;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们仍然坚持著书立说,传承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照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呼唤,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站出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