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陈待制湖楼

标题包含
题陈待制湖楼
天游观妙化,人世事皆轻。 沆瀣藏仙境,津涯截海城。 一身凌汗漫,品类仰高明。 有道行藏小,无心视听精。 上疑灵蜃吐,下觉巨鼇擎。 雨气西帘入,月华东槛生。 山临左辅近,湖自会昌成。 风起僧钟直,村回野艇横。 莲枯收绣段,松静发琴声。 濠濮观鱼鸟,潇湘欠药蘅。 一层休更上,百尺有谁评。 昏日寒峰淡,残星远笛鸣。 醉如元亮兴,归引仲宣情。 阆苑琼为贵,黄州竹过清。 郡图添圣迹,画轴记新营。 奏乐渔人听,投车坐客盈。 八篇移古咏,四字立嘉名。 未必终成隠,清朝待秉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上巡游观奇妙变化,人间琐事都变轻。 仙境藏在云雾之中,潮水尽头便是海边的城市。 独身一人飘荡在浩瀚宇宙中,众生仰望高人显明。 修行者道法高深行踪隐秘,无心关注外界的纷繁嘈杂。 上行探索有如蜃楼仙境般神秘莫测,下行俯瞰有大鳌举首托天。 帘幕间渗透着蒙蒙细雨的气息,月亮从东方的窗户升起。 山体临近辅佐之位显得亲近,湖泊自然汇聚成为会昌湖。 风吹动钟声传遍整个村落,孤独的船只在水面上横渡。 莲花枯萎之后留下美丽的刺绣画卷,松树静谧而发出悠扬的琴声。 像濠水和濮水那样观看鱼鸟嬉戏,潇湘园林却欠缺药材和香草。 此时不宜再登上一层楼阁,百米高的建筑有谁评论呢? 黄昏时分的山峰显得有些暗淡,遥远的天际传来笛声回荡。 沉醉之时如同陶潜的豪情壮志,归家时分带着王粲的感慨之情。 阆苑之中的琼瑶贵重无比,黄州的竹子清雅胜过一切。 往日的郡图增添了圣人的遗迹,如今的画轴描绘了新建的楼阁。 聆听着渔民演奏的音乐,乘坐着车辆前来的人络绎不绝。 八篇诗赋讲述着古代的美好传说,四个大字立下美好的名声。 不一定非要隐居山林终老,朝廷也需要有能力的人执掌国事。
去完善
释义
《题陈待制湖楼》是宋代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天游观妙化:意指在湖楼上观景如同天游般美妙。 2. 沆瀣藏仙境:意为仙境藏在湖楼的景色之中。沆瀣,原指露水,这里代指仙境。 3. 津涯截海城:意指湖楼仿佛将海城与天涯连接在一起。 4. 一身凌汗漫:形容人在湖楼上感受到广阔无边的世界。 5. 品类仰高明:表示人们仰慕湖楼的高明之处。 6. 有道行藏小:指具有高尚品行的人与世无争,行事低调。 7. 无心视听精:形容人在湖楼上欣赏美景时的心旷神怡之感。 8. 上疑灵蜃吐:形容湖楼的景色如同海市蜃楼般神奇。 9. 下觉巨鼇擎:形容湖楼的景观仿佛由巨大的鳌鱼支撑着。 10. 雨气西帘入:描述雨水从湖楼的西边窗户飘入的景象。 11. 月华东槛生:描绘月光从湖楼的东边栏杆洒下的情景。 12. 山临左辅近:表明湖楼附近的山脉像左辅星一样靠近。 13. 湖自会昌成:表示湖泊汇集了众多美景。 14. 风起僧钟直:形容风吹起钟声的画面。 15. 村回野艇横:描述村子里的船只在水面上来回穿梭的情景。 16. 莲枯收绣段:表示莲花凋谢后,人们将它们收集起来制作成刺绣品。 17. 松静发琴声:描述松树宁静的氛围中传来的悠扬琴声。 18. 濠濮观鱼鸟:表示在湖楼上欣赏池塘中的鱼和水鸟。 19. 潇湘欠药蘅:指湖楼周围的景色缺少草药和香草。 20. 一层休更上:表示不要再追求更高的境界。 21. 百尺有谁评:表示没有人能评判湖楼的高度。 22. 昏日寒峰淡:描述黄昏时分太阳落山时的景象。 23. 残星远笛鸣:描述夜空中的星星和远处传来的笛声。 24. 醉如元亮兴:形容人在湖楼上饮酒作乐,如同陶渊明一般兴致盎然。 25. 归引仲宣情:表示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了王粲的情感。 26. 阆苑琼为贵:赞美湖楼周围的美景如同仙境一般珍贵。 27. 黄州竹过清:形容湖楼的竹子如同黄州的竹子一样清秀。 28. 郡图添圣迹:表示湖楼的景色值得载入郡图。 29. 画轴记新营:表示新的建筑被记录在画卷之中。 30. 奏乐渔人听:描述渔民们在湖楼附近演奏音乐的场景。 31. 投车坐客盈:表示湖楼周围挤满了乘坐车辆前来的游客。 32. 八篇移古咏:表示有八个篇章的诗文记录了湖楼的历史。 33. 四字立嘉名:表示四个字的诗句为湖楼树立了美好的名声。 34. 未必终成隐:表示湖楼的主人不一定最终会选择隐居。 35. 清朝待秉衡:表示湖楼的主人将会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
去完善
赏析
《题陈待制湖楼》是宋代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湖楼为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观赏湖楼时的感受和思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首联“天游观妙化,人世事皆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间世事的轻视。诗人认为在游览湖楼时,可以观察到自然的奇妙变化,而人世间的琐事则显得微不足道。 颔联“沆瀣藏仙境,津涯截海城”,描述了湖楼的美丽景色。诗人用“沆瀣”和“津涯”这两个词来形容湖楼的仙境般的美景,形象生动,令人向往。 颈联“一身凌汗漫,品类仰高明”,表达出诗人对湖楼景色的赞美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变得渺小,只能仰望这崇高的美景。 接下来的诗句,如“有道行藏小,无心视听精”、“上疑灵蜃吐,下觉巨鼇擎”等,都是对湖楼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这些诗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到了尾联“未必终成隠,清朝待秉衡”,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期望。虽然他现在身处湖楼,但并不希望就此隐退,而是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在朝廷中有所作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陈待制湖楼》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此时的徐照刚刚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担任了临安府司理参军的职位。 在这个阶段,徐照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从一位默默无闻的书生成为了国家的公职人员,对社会的观察和对人生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这一时期,南宋朝廷正处于内外交困之际,北方金国的侵扰和国内的动荡使得国家政权摇摇欲坠。然而,作为地方官员,徐照依然坚持为民服务的信念,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江南水乡任职期间,徐照对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将所见所闻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这首《题陈待制湖楼》正是他在欣赏江南水乡美景时所创作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