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单丙文画像
几年无字学,宋代出王钟。
钩锁全遗力,锥沙不露锋。
神明还旧观,时辈获稀逢。
点曳连烟雾,崩腾动凤龙。
势成期险峻,意造绝纤秾。
八法因知永,三分可问踪。
丰多寻圣病,求务废眠饔。
若匪蒙提耳,终难免击胸。
道玄令自悟,恩大报无从。
新砚传沅石,寒煤扫岳松。
缺碑年号在,古器土泥重。
注分元非浅,舒情似独隆。
租人脂晓辖,离馆听秋蛩。
贾岛铜为像,平原绣作容。
简编流越海,魂梦历蛮峰。
先喜趋朝日,应须领戟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年来没怎么学习书法,宋朝出了个王羲之。
笔画勾勒可见功力,藏锋显得质朴不张扬。
展现出古人的风度,后代难得一遇。
字如烟雾般灵动,又如山龙般跃动。
笔势要雄奇险峻,笔意自然独特。
掌握了这八种方法,三分的成绩可以追求。
追求丰富必然有过失,勤奋也会废寝忘食。
如果不虚心接受指导,到头来难免自己捶胸。
道理需要自己去领悟,恩情难以回报。
新的砚台传自湖南,墨条是用松烟制成。
石碑上的年份仍在,古老的器具藏在泥土中。
注释的字义并不简单,舒展情感好似独特。
为了生计早起晚睡,离别的场馆听见秋天的蟋蟀声。
贾岛的铜像还在,平原的绣像依旧美丽。
书本流传到海外,梦中穿越了高山。
先享受努力的日子,应该会有得力助手陪同。
去完善
释义
《题单丙文画像》是宋代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题单丙文画像:标题,为画作写题记,内容为描述画家单丙文的技艺及所画作品的特点。
2. 几年无字学:几年间没有学习书法。
3. 宋代出王钟:宋代出现了王钟这样的书法家。
4. 钩锁全遗力:形容书法作品紧密联系,展现出深厚的功力。
5. 锥沙不露锋:比喻笔法精湛,锋芒不露。
6. 神明还旧观:神明的形象依然清晰可见。
7. 时辈获稀逢:时下的书法家很难达到这种境界。
8. 点曳连烟雾:笔迹如同烟雾般轻盈连贯。
9. 崩腾动凤龙:笔画气势磅礴,如凤凰、龙腾跃一般。
10. 势成期险峻:布局追求险峻之美。
11. 意造绝纤秾:意境独特,不拘一格。
12. 八法因知永:掌握书法的八大法则。
13. 三分可问踪:巧妙地运用书法的三分法。
14. 丰多寻圣病:深入研究古代名家的书法特点。
15. 求务废眠饔: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学习中。
16. 若匪蒙提耳:如果没有受到指点,难免会犯错。
17. 道玄令自悟:以道家思想指导自我领悟。
18. 恩大报无从:无法回报老师的恩情。
19. 新砚传沅石:使用产自沅江的石砚。
20. 寒煤扫岳松:以寒冷天气采集的松烟制作墨。
21. 缺碑年号在:可见古迹中尚有残破的碑刻。
22. 古器土泥重:古老的器物受泥土覆盖而显得沉重。
23. 注分元非浅:知识点丰富,见解深刻。
24. 舒情似独隆:抒发情感的方式独具特色。
25. 租人脂晓辖:描写人物早晨起身准备开始新的一天。
26. 离馆听秋蛩:离开书房,倾听秋天的蟋蟀鸣叫。
27. 贾岛铜为像:贾岛的铜像栩栩如生。
28. 平原绣作容:描绘平原公子的人物肖像。
29. 简编流越海:著作流传至遥远的海域。
30. 魂梦历蛮峰:精神世界超越了地域限制。
31. 先喜趋朝日:期待有朝一日能受到朝廷的重视。
32. 应须领戟僮:预想未来会有随从侍卫伴随左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画家单丙文的古诗,主要描绘了单丙文的绘画技艺和艺术风格。诗人通过对单丙文画像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绘画技艺的赞赏和对他的敬仰之情。
"几年无字学,宋代出王钟",这两句诗描述了单丙文的成长历程,他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了宋代的一位杰出的画家。
"钩锁全遗力,锥沙不露锋",这两句诗赞美了单丙文的绘画技巧,他的作品线条流畅,技法娴熟,给人一种不露锋芒的感觉。
"神明还旧观,时辈获稀逢",这两句诗描绘了单丙文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具有神明的灵气,让人感受到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他与时代潮流的格格不入。
"点曳连烟雾,崩腾动凤龙",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单丙文画作中的场景,画面中的元素如同烟雾般弥漫,充满动感,给人以视觉冲击。
"势成期险峻,意造绝纤秾",这两句诗描述了单丙文的画作中蕴含的气势和意境,他的画作充满了力量和气势,同时又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才华。
"八法因知永,三分可问踪",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单丙文绘画技艺的赞美,他的画作完美地运用了"八法",让人对他的技艺叹为观止。
"丰多寻圣病,求务废眠饔",这两句诗描述了单丙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他不断探索、追求完美,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若匪蒙提耳,终难免击胸",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单丙文成长的期许,希望他能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道玄令自悟,恩大报无从",这两句诗表现了单丙文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境界,他希望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领悟,但却觉得自己无法回报那些给予他帮助的人。
"新砚传沅石,寒煤扫岳松",这两句诗描绘了单丙文的创作环境,他使用新鲜的砚台和寒冷的煤块进行创作,表现出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缺碑年号在,古器土泥重",这两句诗描述了单丙文画作中的元素,画面中有古老的碑刻和器物,这些元素让人感到历史的厚重感。
"注分元非浅,舒情似独隆",这两句诗赞美了单丙文画作中的情感表现,他的画作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情感表达深沉而独特。
"租人脂晓辖,离馆听秋蛩",这两句诗描述了单丙文的生活状态,他在租来的房子里辛勤创作,倾听着秋天的蟋蟀声,表现出他的孤独和坚韧。
"贾岛铜为像,平原绣作容",这两句诗表达了单丙文对古代艺术家的敬仰之情,他希望自己能像贾岛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简编流越海,魂梦历蛮峰",这两句诗描述了单丙文的创作历程,他的画作流传到海外,他的灵魂在梦中穿越了千山万水,表现出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先喜趋朝日,应须领戟僮",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单丙文未来的期许,希望他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艺术大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单丙文画像》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见于《四库全书·青藤集》。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后期(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此时徐照年少成名,本有望一展鸿图,但后因战乱和世道艰辛,被迫放弃功名,过着隐逸的生活。在这段时期,他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唱和。徐照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完成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在同时间段内,徐照生活的时代背景有诸多特征:南宋偏安江南,政治上腐败无能;经济上虽有一些恢复,但仍困难重重;文化上则相对繁荣,出现了诸如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一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徐照选择了与世俗抗争,独善其身,通过笔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