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愁与诗相似,能令须发新。 意清尘不没,道直事多屯。 水石惟宜夏,田桑独致贫。 不除闲懒性,前世必僧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照,字景升,号灵渊,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 徐照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忧虑和诗歌有相似之处,它们可以让人焕然一新。 保持清晰的头脑,道路便会畅通无阻;然而世事多变,总会遇到许多困厄。 夏天里,只有水石最适宜;田里种满庄稼,却可能陷入贫困。 难以改变懒惰的天性,或许是前世的僧人身份所致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徐照:南宋诗人。 2. 相似:此处指诗和愁具有相似的特点,能让人思考出新观点。 3. 能令:可以让人。 4. 须发新:头发和胡须增添新的颜色或花样。 5. 意清尘不没:思想高尚,不会受到尘埃污染。 6. 道直事多屯:坚持正义,即使面临困境也会坚定信念。 7. 水石惟宜夏:清凉的水和石头是夏天的好伙伴。 8. 田桑独致贫:农耕和养蚕让人贫困。 9. 不除闲懒性:无法改掉懒惰的习性。 10. 前世必僧身:前生一定是僧侣之身。
去完善
赏析
《愁》这首古诗,以“愁”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首联“愁与诗相似,能令须发新”,将愁绪与诗歌创作巧妙地联系起来,强调忧愁和诗歌都能让人保持敏锐的感知,让思维得到新的激发。颔联“意清尘不没,道直事多屯”则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道路曲折,也要坚持正道前行。颈联“水石惟宜夏,田桑独致贫”描述了田园生活的朴素与自然,尾联“不除闲懒性,前世必僧身”则以自我调侃的口吻,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向往宁静生活的境界。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照的这首《愁》,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那个时期政治昏暗、战乱频繁,作者在这样一个动乱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岁月。 作为一位学者,徐照的生活并不宽裕,他经常受到生活困苦的困扰。而这些困境,使他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然而,社会动乱和政治黑暗并不是这首诗唯一的影响因素。在徐照生活的时代,新儒学成为主流,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这也使得徐照的这首诗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