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柳
风吹无一叶,不复翠成窠。
枝脆经霜气,根空入水波。
寒栖江鹭早,暗出野萤多。
废苑荒堤外,人嗟旧迹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儿吹过枝头,没有一片叶子还留在树上,绿色的树冠已经不再翠绿。
树枝被霜降后的寒气侵蚀得脆弱不堪,而树根则在水中随波逐流。
寒冷的栖息地让江边的白鹭早早离开,夜晚却有许多萤火虫从荒野中悄然飞出。
在这废弃的园子和荒废的河堤旁,人们走过时都会感慨往昔的痕迹已难寻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衰柳》:题目,表达了柳树凋零的意境。
2. 徐照:作者,南宋诗人。
3. 风吹无一叶,不复翠成窠:描述柳树枝条被风吹落,不再翠绿繁茂的景象。
4. 翠成窠:指绿色繁茂的柳树。
5. 枝脆经霜气,根空入水波:形容柳树在严霜侵袭下,树枝变得脆弱,树根暴露在水上。
6. 寒栖江鹭早,暗出野萤多:描述江边寒冷的栖息地,以及夜晚萤火虫多的景象。
7. 废苑荒堤外,人嗟旧迹过:形容荒废的院落和河堤周围,人们感叹过去的痕迹已经消失。
去完善
赏析
《衰柳》一诗以描绘衰柳之态为主线,具体描绘了“风吹无一叶”的零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首联写衰柳的风貌,言“无一叶”,意味着生机不再,原本的翠绿也已不再。颔联通过描述柳树枝头的脆弱和树根在水中的孤寂形象,传递出苍老、孤立的情感信息。颈联“寒栖江鹭早,暗出野萤多”进一步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且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夜晚的哀凉景象。尾联回到现实世界,呈现出一幅破败的景象。整首诗紧扣主题,寓情于景,借景抒发了人生的无常与落寞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衰柳》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前后,正值宋金战争时期。
徐照,字道晖,号东山,浙江永嘉人。他一生困顿,家境贫寒,但却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的诗才得到了许多文人的赞誉,被称为“永嘉四灵”之一。
在这个特殊时期,徐照的生活经历了许多困苦和磨难。他在战乱中四处漂泊,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世的沧桑。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衰柳》这首诗中,徐照通过对衰柳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岁月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当时国家政治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这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