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作
东岸沙新淤,西村半失田。
夕阳明望外,寒鴈落愁边。
懒下遮风帽,谁添买酒钱。
小坡人不渡,灯火压潮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边河岸的沙子刚刚淤积,西边的村庄却失去了一半的田地。
夕阳照亮了远方,寒冷的雁群落在忧愁的边缘。
懒得戴上遮挡风雪的帽子,谁能增添购买美酒的金钱?
小坡无人通行,灯火使潮水显得低平。
去完善
释义
东岸:古诗文中,东岸指河流或湖泊的东方岸边。
西村:古代农村聚落的名称,泛指乡村地区。
失田:田地荒废或失去作用。
寒雁:寒冷的雁鸟,常见于秋天的景象中,代表深秋的氛围。
懒下遮风帽:形容诗人在寒冷的天气中不想戴帽子。
谁添买酒钱:诗人询问谁会给他买酒的钱。
小坡人不渡:指小山坡上的行人无法渡过河流。
灯火压潮船:夜晚的灯光映在河面上,仿佛压在行驶的船上。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塔山周边风光的美丽与宁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岸的沙地、被淹没一半的农田、夕阳下的雁群等景象,表现出一派宁静祥和的自然氛围。诗人还借用了遮风帽和买酒钱的典故,表现了自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关切之情。最后一句“小坡人不渡,灯火压潮船”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塔山作》是南宋诗人徐照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公元12世纪的南宋时期,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然而文化教育却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抒发家国情怀和个人感慨。
徐照作为南宋诗人之一,他身处乱世,足迹遍布各地,经历了许多艰苦的岁月。他的诗歌作品既抒发了对家园的眷恋之情,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在他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对战乱中的民众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时也体现出他作为文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