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武侯庙
三分遗论久难明,独有河汾与杜陵。
工拙人休计曹马,兴亡天亦恨桓灵。
大星忍向中宵落,老柏空余千载青。
再拜征途重回首,雪风吹断泪成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分的玄妙理论一直难以理解清楚,只有河汾和杜陵能懂。无论是曹马的技艺高低,还是桓灵时期的兴亡更替,我们都无须计较。就像那颗明亮的星星,即使在中途陨落,依然留下了千年的光辉;而那老柏树,虽然失去了青春,却仍然屹立不倒,绿意盎然。再次向你道别,望着走过的漫漫长路,雪风吹断了眼泪,泪水已经凝固成了冰块。
去完善
释义
1. 武侯庙:指四川成都市的武侯祠,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
2. 三分遗论: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的局势。
3. 河汾:河汾地区,位于今山西省南部,此处代指晋国史学家陈寿。
4. 杜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代指杜甫。
5. 工拙:指诗歌创作的优劣。曹马:曹植与曹操。
6. 大星:指诸葛亮逝世时的星辰陨落景象。
7. 老柏:武侯祠中的古柏树。
去完善
赏析
《辞武侯庙》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历史兴亡、英雄豪杰的壮志与遗憾。首联“三分遗论久难明,独有河汾与杜陵”点明了作者的观点:三国时期的历史评论长久以来难以明确,只有河东(河汾)的荀彧和杜陵的杜甫这两位文人才真正理解其内涵。颔联“工拙人休计曹马,兴亡天亦恨桓灵”则道出作者的感慨:人们不应去计较曹操、刘备、孙权的得失,因为历史的兴衰是天意,而最令人痛恨的是无能的君主桓帝和灵帝。颈联“大星忍向中宵落,老柏空余千载青”描述了诸葛亮的陨落和他留下的不朽声誉。尾联“再拜征途重回首,雪风吹断泪成冰”则是诗人自己在离开武侯庙时的告別,表达了对其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无奈的深深哀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辞武侯庙》孙应时这首古诗的完成时间是南宋末年,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段时间对于孙应时这位文人墨客来说并不平静。当时的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政治腐败、外患频仍等问题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孙应时本人,虽然出身名门望族,却对现实忧心忡忡,决心献身于国家事业,这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出。
在这个时期,四川地区(武侯庙所在地)的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没有受到战火波及。孙应时在游览武侯庙的时候,可能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因此挥毫写下了这首诗。通过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表达对国家振兴的期望,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