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斑斑罗袖湿啼痕,深恨无香使返魂。豆蔻花存人不见,一帘明月伴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是泪痕的衣袖泛着斑点,深深的遗憾无法让逝去的灵魂回归。芬芳的豆蔻花仍然绽放,而曾经的人却已经不在。只有一帘明月在黄昏时分陪伴着我。
去完善
释义
1. 悼亡:怀念故去之人的诗歌。
2. 孟淑卿:明代诗人,生平不详。
3. 斑斑罗袖:形容眼泪染湿了衣袖,泪痕清晰可见。
4. 深恨无香使返魂:深深遗憾无法让逝去的亲人复活。
5. 豆蔻花:指少女如花般的青春。
6. 一帘明月伴黄昏:月光映照在帘幕上,陪伴着孤独的人度过黄昏时分。
去完善
赏析
《悼亡》这首古诗通过对斑斑罗袖、湿啼痕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亡人的深深哀思。首句“斑斑罗袖湿啼痕”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展现出诗人在悼念亡人时的悲痛之情。次句“深恨无香使返魂”则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希望能用一种神秘的力量让逝者重生的愿望,这种情感极其深沉,令人动容。接下来的两句“豆蔻花存人不见,一帘明月伴黄昏”,豆蔻花在古诗词中常象征青春美好,这里用以表达怀念逝者的惋惜之情;而“一帘明月伴黄昏”则是通过景物衬托出诗人孤独和伤感的氛围。整首古诗深刻揭示了人类面对生死无常这一永恒主题时的无奈与悲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悼亡》是唐代诗人孟淑卿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此时孟淑卿生活在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她的一生充满了诗意和才情。在她的生活中,她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这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们在宫廷、市井、田园等各种场合广泛活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诗歌风格。而孟淑卿作为其中的一员,她的诗歌以其深情的笔触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悼亡》这首诗歌中,孟淑卿通过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种感慨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她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