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
落尽棠梨水拍堤,凄凄芳草望中迷。
无情最是枝头鸟,不管人愁只顾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所有的棠梨花都已凋谢,水拍打着堤岸,眼望无边的凄凄芳草,让人迷茫。最是无情的,莫过于枝头的鸟儿,它们根本不管人们的忧愁,只顾着自己啼叫。
去完善
释义
1. 春归:春季的回归,意味着春天的来临。
2. 孟淑卿:字不详,唐朝时期的一位女诗人。
3. 棠梨:一种果树,果实呈圆形,果实较小。
4. 水拍堤:指水面拍打堤岸的声音。
5. 凄凉:形容心情悲凉、哀伤。
6. 芳草:指的是春天里的各种野草。
7. 望中迷:指放眼望去,一片迷茫的景象。
8. 最是:表示程度最高。
9. 人愁:指人的忧愁情绪。
10. 只管:只顾着,只关注。
11. 啼:鸟类动物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孟淑卿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诗中的"落尽棠梨水拍堤"描绘出春天里梨花凋谢的景象,"凄凄芳草望中迷"则展现了春季里绿意盎然的生机。然而,诗人在面对这番美景时却感到忧伤和迷茫,因为"无情最是枝头鸟,不管人愁只顾啼",鸟儿并不知道人们的忧愁,依然欢快地歌唱。这表明了诗人渴望得到理解和慰藉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归》是唐代诗人孟淑卿所著。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以及诗人在春天中的所思所感。在诗人所处的唐代,社会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发达,各种文学流派竞相发展,尤其是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而孟淑卿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深受当时及后世的喜爱和推崇。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然而,随着皇帝对奢侈生活的追求,官僚腐败也逐渐滋生,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在孟淑卿的生平中,他曾一度出任官职,但由于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回乡,致力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在他的笔下,自然风景、乡土人情都得到了生动描绘,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而《春归》这首诗就是他在回乡后的春天里创作的,以诗言志,寄托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
总的来说,《春归》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代一个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孟淑卿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共同孕育了这首富有哲理和抒情色彩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