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奁冬词
默坐深闺思有馀,霜威渐觉袭衣裾。青绫被冷无鸳梦,紫塞天寒断雁书。竹叶舞风侵户响,梅花和月上窗虚。双蛾争似庭前柳,腊尽春来忽又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静静地坐在深邃的闺房里,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思念。随着寒气袭来,我感到它已经侵入了我的衣袖。盖上冰冷的青绫被子,无法梦见那个梦中的伴侣;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北方的信鸽也无法传来消息。竹叶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是在敲击着窗户;而梅花和月光同时洒在窗户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那双蛾眉就像庭院前的柳树一样,每当冬天过去,春天来临的时候,它们又会变得丰满而美丽。
去完善
释义
1. 香奁:古代妇女妆饰用的镜匣,这里指诗歌题目。
2. 冬词:描绘冬季景象的诗歌。
3. 孟淑卿:南宋女诗人,生平不详。
4. 默坐深闺:在寂静的闺房中静坐。
5. 思有馀:思绪繁多,无法释怀。
6. 霜威:寒冷的风霜之气。
7. 袭衣裾:侵袭衣襟。
8. 青绫被冷无鸳梦:青色丝绸被子冷冷地躺在身边,与枕边人无缘共度美梦。
9. 紫塞:指长城,因其土色为紫色,故称。
10. 天寒断雁书:寒冷的冬天,大雁南飞,书信断绝。
11. 竹叶舞风侵户响:风吹竹叶的声音传到屋里。
12. 梅花和月上窗虚:月光洒在窗上,梅花香味随着月光飘来。
13. 双蛾争似庭前柳:双眉紧皱,犹如庭院前的柳树被风霜侵袭。
14. 腊尽春来: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意味着过完十二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15. 忽又舒:突然变得舒展。
去完善
赏析
《香奁冬词》是一首描绘冬季景象的诗歌,由明代女诗人孟淑卿创作。这首诗歌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冬日闺房中的种种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主人公的心理刻画,展现了一个女子在冬日里的思念与盼望。
诗歌开头两句“默坐深闺思有馀,霜威渐觉袭衣裾”描绘了女子独自坐在深闺中,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随着霜降渐浓,寒冷逐渐侵袭着女子的衣物。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冬天的寒冷,也传达了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期待。
接下来的“青绫被冷无鸳梦,紫塞天寒断雁书”描述了闺房内的冷清景象。青绫被冷暗示了女子的孤独,没有鸳鸯之梦;紫塞天寒则意味着书信断绝,无法与远方的人取得联系。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女子在冬天里的思念与盼望。
“竹叶舞风侵户响,梅花和月上窗虚”则是通过描写户外的风声、竹叶的舞动、梅花的绽放以及月光的照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使得女子的心情得到了片刻的慰藉,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丝浪漫的情调。
最后两句“双蛾争似庭前柳,腊尽春来忽又舒”则以庭院前的柳树为喻,表达了女子的心情如同柳叶一般,经历了冬天的寒冷之后,终于在春天来临时舒展开来。这种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寓意着女子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总的来说,《香奁冬词》是一首以细腻笔触描绘冬季景象以及女子内心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主人公心理刻画的展现,这首诗歌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香奁冬词》是宋代女诗人孟淑卿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辽金时期。
孟淑卿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宋朝时期,但她依然保持了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美的童心。她的诗作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记录着她在这个时代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由唐至宋的文化变迁,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崛起,而女性地位则相对较低,难以涉足主流社会。然而,这也使得孟淑卿在诗歌创作上有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和自由发挥的可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