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各种形状和景象到最后仍然是一无所有,
它们在水中、山中呈现出一片重叠的景象。
无尽的旱田里的禾苗几乎都要枯萎了,
而那悠闲的地方却化作了奇特的山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千形万象:指云的千变万化形态。
2. 竟还空:最终还是会消失在空中。
3. 映水藏山:云朵在水面和山间的倒影。
4. 片复重:云的形状不断变化,时而重叠,时而分离。
5. 旱苗:需要灌溉的禾苗。
6.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7. 奇峰:奇特的山峰形状,这里指的是云朵形成的山峰形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云》诗用千变万化的云描绘出大自然的奇妙景象。诗人以形象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云的形象,“千形万象竟还空”表现云的变幻莫测;“映水藏山片复重”则展示出水光山色在云中若隐若现的景致。而诗的后两句,“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则是通过对比,显现了云这一自然现象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虽然它看似悠游自在,但它对农业的影响却至关重要,尤其在干旱时期,云是希望和生命的象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来鹄的作品,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诗的题材和风格来看,可能是晚唐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政治腐败,战乱频仍,民生疾苦。
来鹄是晚唐的一位才子,他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这也使他对世道人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唐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风气已经严重腐化,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来鹄作为一名文人,他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些社会问题,并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云》这首诗中,来鹄通过描绘云的变幻莫测,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他以云为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传达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要把握当下,珍惜时光,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