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

标题包含
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
菊花村晚雁来天,共把离觞向水边。 官满便寻垂钓侣,家贫已用卖琴钱。 浪生湓浦千层雪,云起炉峰一炷烟。 倘见吾乡旧知己,为言顦顇过年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菊花盛开的村庄傍晚,大雁从天际飞来。我们一同在水边举杯道别。当官职期满时,我将寻找那些愿意陪我钓鱼的朋友。家境贫寒的我已经用卖掉古琴的钱来维持生活。流水在湓浦形成千层浪花,云雾缭绕着炉峰升起一缕炊烟。如果哪天遇到了故乡的老朋友,请告诉他们,我这些年过得并不好,面容憔悴。
去完善
释义
1. 宛陵: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这里代指作者所在地。 2. 李明府:李姓的县令。 3. 江州:唐朝时期的一个州郡,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 4. 菊花村:泛指秋天的乡村。 5. 雁来天:指秋天。 6. 离觞:离别时的酒宴。 7. 垂钓侣:指隐士或隐逸生活。 8. 家贫:家庭贫困。 9. 用:已经用了。 10. 卖琴钱:用卖掉琴的钱。这里暗示了作者的清贫生活。 11. 浪生:波浪涌起。 12. 湓浦:即九江境内的湓水,汇入长江之处。 13. 千层雪:形容浪花的洁白与数量众多。 14. 炉峰:庐山的一处山峰,相传为东汉道士炼丹处。 15. 一炷烟:指山间的烟雾。 16. 倘:如果。 17. 吾乡:指作者所在的家乡。 18. 旧知己:过去的亲朋好友。 19. 为言:告诉他们。 20. 顦顇:憔悴,形容面容枯瘦,精神萎靡。 21. 过年年:每年都这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来鹄在宛陵县送别李县令返回江州时所作。首联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菊花盛开的时节,傍晚时分大雁南飞,人们在水边共同举杯告别。这种气氛渲染出浓郁的离别之情。颔联描述了李县令卸任后的生活设想:他打算在任期结束后去寻找垂钓的伴侣,但由于家境贫寒,已经将古琴变卖以维持生计。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慨。颈联进一步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波浪涌起的湓浦如千层雪般壮观,云雾缭绕的炉峰犹如一缕烟雾。这里的美景既是对友人即将前往之地环境的描述,也是对他们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尾联则表达了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希望有一天能在故乡与旧知己重逢,告诉他们这些年来自己一直过着困顿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唐朝诗人来鹄创作的送别诗《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诗中的“李明府”指的是李旦,他在宛陵县担任明府(即县令)一职期满,即将卸任回到家乡江州。这首诗是来鹄在宛陵为李旦送别时所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唐朝,具体年份不详,但根据历史记载,来鹄活跃于唐德宗至唐武宗时期(780年-840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首诗大致创作于这一时期。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与作者来鹄相关的人生际遇。来鹄是唐朝一位颇有才情的诗人,但他的一生并未受到朝廷的重用。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的秀丽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李旦离任的惋惜和对故乡江州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以及对家乡故土的怀念之情。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但在来鹄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政治腐败、战乱频发等问题困扰着国家和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来鹄的作品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