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标题包含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 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 一别沧州远,兰桡几岁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郎士元,字君胄,号石洲,江苏宜兴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享年87岁。他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 郎士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已成为了一个傲慢的官吏,又解下朝廷的官服。 应该在丹阳市的郭外,秋天的山上独自关上门扉。 草屋和古寺相连,江上的阳光照亮了晴朗的天空。 自从分别之后去往沧州已经很远了,几时才能乘着船回来呢?
去完善
释义
已:已经。 知:知道。 成:成功。 傲吏:指不肯屈从上司的低级官吏。 复解:再次解开。 朝衣:朝廷的官员的服装。 应向:应该去。 丹阳:位于江苏省的一个城市。 郭:外城。 秋山:秋天的山景。 独掩扉:独自关上门。 草堂:简陋的屋子。 连古寺:与古老的寺庙相连。 江日:江边的日子。 动晴晖:被晴朗的阳光感动。 一别:一次分别。 沧州:位于河北省东部的一个地方。 远:遥远。 兰桡:小舟的美称。 几岁归:几年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写给朋友元诜的一首送别诗。诗歌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祝愿之情。"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这两句表明元诜已经有了傲人的成绩,但仍能放下身段去朝见皇帝,展示出他的谦逊和高尚品质。接下来,“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则描绘了元诜回到故乡后的生活场景,远离世俗纷扰,悠然自得。而“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则凸显了其居所周边的宁静和谐的环境,表达出作者对元诜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最后两句“一别沧州远,兰桡几岁归”,则表达了对友人不舍离别的深情厚谊,以及希望元诜早日归来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是唐朝诗人郎士元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然而,诗歌文化却在此时达到了高峰,被称为“盛唐”。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郎士元作为这个时期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也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 在人生际遇方面,郎士元的生平事迹没有详细的记载。据《全唐诗》收录的他的其他作品来看,他可能是一位失意文人,经常在诗中表达出对仕宦的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送元诜还丹阳别业》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郎士元通过对元诜归隐田园的祝愿,表达了对自己宦游生涯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无奈和逃离的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