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崔侍御往容州宣慰

标题包含
送崔侍御往容州宣慰
秦原独立望湘川,击隼南飞向楚天。 奉诏不言空问俗,清时因得访遗贤。 荆门晓色兼梅雨,桂水春风过客船。 畴昔常闻陆贾说,故人今日岂徒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郎士元,字君胄,号石洲,江苏宜兴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享年87岁。他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 郎士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秦地遥望湘江的水流,将猎鹰放飞到南边的楚天上。 我执行皇帝的命令去了解风俗民情,又趁这美好的时代去拜访那些未被发现的贤人。 荆门的曙光与梅雨相映成趣,桂江的春风吹拂着客船轻舟。 过去常常听说陆贾的游历故事,现在我也要将这样的行动付诸实践。
去完善
释义
1. 秦原:指长安一带。 2. 击隼:使用弹弓射猎鹰。比喻有才干和能力的人。 3. 湘川:湘江,这里代指湖南。 4. 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5. 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6. 问俗:考察民间风俗。 7. 清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8. 遗贤:未被朝廷录用的人才。 9. 荆门:湖北省的荆州一带。 10. 梅雨:初夏季节梅子成熟时下的雨,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11. 桂水:指广东境内的桂江。 12. 陆贾: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曾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赵佗归附汉朝。 13. 故人:旧交,这里指崔侍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为送别好友崔侍御赴任容州宣慰使而作的。全诗以描绘场景和表达情感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历史典故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关心与祝福。 首联“秦原独立望湘川,击隼南飞向楚天”,通过描写崔侍御即将前往的地方(湖南)以及他南下的形象(如同展翅飞翔的鹰隼),展现出这位友人的英勇与才情。这里的“秦原”指的是长安一带,暗示崔侍御即将离开京城前往远方。 颔联“奉诏不言空问俗,清时因得访遗贤”,表达了崔侍御此行的目的:奉旨宣慰地方百姓,同时寻访隐逸的贤能之士。这体现了他对国家忠诚、对民间关爱的品格。其中“清时”借指政治清明的时代,表明此时皇帝圣明,朝廷选拔人才公正无私。 颈联“荆门晓色兼梅雨,桂水春风过客船”,描绘了崔侍御沿途所见的景色。清晨阳光照耀着荆门山,伴随着梅雨的滋润;在桂水畔,春风拂过,一艘客船正扬帆起航。这里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也是作者对友人一路顺风的美好祝愿。 尾联“畴昔常闻陆贾说,故人今日岂徒然”,借用了汉朝陆贾游说赵佗的故事,以此期许崔侍御亦能像陆贾那样为国家作出贡献。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信不疑的态度,认为他必定能在这次行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意良多,堪称送别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崔侍御往容州宣慰》是唐代诗人郎士元创作的五言诗。此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 郎士元当时正身处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作为朝廷官员的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疾苦。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郎士元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关切之情。 在唐肃宗至德年间,安禄山叛军攻破长安,唐朝国势日渐衰弱。此时,全国各地纷纷起兵反抗叛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容州地处南方,离战事较远,但同样受到战争的波及。为了安抚民心,朝廷派遣崔侍御前往容州进行宣慰。 郎士元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崔侍御的敬仰之情,希望他能完成宣慰使命,为百姓带来和平与安宁。同时,他也通过描绘容州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