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
惟有夜猨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您担任了江潭地区的县尉职务,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已经熟悉。
日常行旅常常穿梭在竹林之中,百姓大多依傍在山间雾气之中生活。
沿着溪流种植的花木最适合欣赏,为了躲避战乱,士人们纷纷向南迁徙。
只有在夜晚,猿猴在海岸边的树林中哀鸣,那思乡之情和国土之望让人难以承受。
去完善
释义
1. 盖:诗人名字的尊称。
2. 新除:刚被任命的意思。
3.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4. 问风俗:指的是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
5. 郎士元:唐朝著名诗人,字君胄,郓州须昌人。
6. 作尉:担任县尉一职,负责当地治安。
7. 江潭:江边。
8. 吴越: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这里泛指江浙一带地区。
9. 风烟:风光景色。
10. 谙:熟悉。
11. 客路:旅途。
12. 寻常:平常。
13. 随竹影:指沿途中的竹林。
14. 大底:大概。
15. 傍:靠近。
16. 山岚:山中雾气。
17. 缘溪:沿着溪流。
18. 花木:花草树木。
19. 偏宜远:特别适宜在远处欣赏。
20. 避地:为了躲避战乱而离开原来的地方。
21. 衣冠:指文人雅士。
22. 尽向南:全部南逃。
23. 夜猿:夜晚的猿猴。
24. 海树:海岸边的树木。
25. 思乡望国:思念家乡和国家。
26. 意难堪:心中难以承受。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听闻友人盖少府调任江南尉的喜讯,我仿佛已经领略到了那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盖少府的新任职务虽然只是一个小官职,但是其职责却非常重大。作为地方官吏,他要熟悉当地的民情风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是对他的一种新的挑战和锻炼,也是一种新的责任和使命。
颔联:在江南,竹子随处可见,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都有竹子的身影。诗人以竹为引子,表达了江南地区的清新脱俗、淡雅宜人。同时,这里的山岚与竹林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颈联:诗人描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文化传统。这里的居民多以水为伴,沿河而居,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文化。这里的花木大多生长在水边,顺着溪流蜿蜒曲折,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里的文人墨客纷纷避地于此,形成一个南来的文学流派。
尾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听到了远处的猿猴在呼唤着远方的故乡。这种思乡之情,让人难以忘怀。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大约公元75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人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以展示他的才华和人生观。
在这个时期,诗人郎士元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各种官职,如少府、郡丞等。他在任期间,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地区风土人情的关切和对新任职的官员的期望。
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研究非常热衷。郎士元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人圈子中广受赞誉,这也为他积累了广泛的声誉和人脉。
在这首诗歌中,郎士元以江南地区的风俗为题材,表达了对当地民俗的喜爱和尊重。他认为,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众,这也是他对新任官员的要求和建议。总的来说,这首诗歌体现了诗人对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