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逢故人
数年音信断,不意在长安。
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
一官今嬾道,双鬓竟羞看。
莫问生涯事,只应持钓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多年没有音讯了,没想到在长安相遇。
骑马相逢很久,想在人群中认出你很难。
你现在是一个官员,却懒于提及,两鬓斑白让我羞于看你。
不要问我这些年经历了什么,我只想过钓鱼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郎士元,诗名为《长安逢故人》。下面是逐句的注释:
1. 数年音信断,不意在长安:意思是多年没有收到故人的消息,没想到在长安城碰到了他。
2. 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这句描述了作者在马上相遇的过程,因为多年未见,所以在人群中想要认出对方有些困难。
3. 一官今嬾道,双鬓竟羞看: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做官的兴趣减弱,头发花白的时候反而对自己的外貌感到羞愧。
4. 莫问生涯事,只应持钓竿:这句传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不要过问生活中的琐事,只想拿起钓鱼竿过上宁静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与多年未见的故人在长安城中的重逢场景。“数年音信断”表明两人的离别时间之久,“不意在长安”则表达了意外的惊喜。“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刻画了久别重逢的激动心情,以及岁月沧桑带来的外貌变化使故人难以辨认。
诗人以“一官今嬾道,双鬓竟羞看”描述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状态,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最后两句“莫问生涯事,只应持钓竿”暗示诗人已经放下了世俗的追求,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逢故人》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人们生活相对安定,因此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从而创作出更多反映现实、抒发情感的诗歌。
在创作这首《长安逢故人》时,郎士元正值人生的高峰期。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官员。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朋友,同时也目睹了社会的繁荣与人民的苦难。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代,唐朝正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励精图治,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这并没有掩盖住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个看似繁华的背后,底层人民的生活依然艰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这种反差让郎士元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感慨。
在《长安逢故人》中,郎士元通过描述与故人在长安重逢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他借助于故乡、山水等元素,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