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二十八秀才见寄
昨夜山月好,故人果相思。清光到枕上,袅袅凉风时。
永意能在我,惜无携手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昨夜山间月色真美,果然引起了故人的相思之情。那清澈的月光洒在枕头上,伴随着阵阵微风拂面。这美好的意境让我感慨万分,只可惜我们无法在此时此地一起欣赏这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昨夜山月好:夜晚的月色非常好。“山月”是古人对美好月色的描绘,这里的意思是昨晚的月色非常美好。
故人果相思:果然老朋友也在想念着我。“故人”指的是以前的朋友或熟人,这里特指诗中的二十八秀才;“果相思”表示确实在思念对方。
清光到枕上:月光洒在我的枕头上。“清光”指明亮的月光;“到枕上”意味着月光照到了床上,表达了诗人享受月光的心情。
袅袅凉风时:有时会有凉爽的风吹来。“袅袅”形容微风轻拂的样子;“凉风”指凉爽的秋风,这句描述了秋天的凉爽感觉。
永意能在我:永恒的意愿就在我的心中。“永意”即永久的愿望;“能在我”表示在我的掌控之中。
惜无携手期:可惜没有机会与你携手共游。“惜”意为遗憾;“携手期”指共同出游的日子,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写给一位朋友的回信。诗中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美丽的山月夜景时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与友人无法相聚的惋惜。
首联“昨夜山月好,故人果相思”,开篇便点明了主题,即朋友之间相互挂念的情感。诗人以“山月好”形容昨夜的景致,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也借此传达了内心的美好情愫。“故人果相思”则传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真挚的思念。
颔联“清光到枕上,袅袅凉风时”,描绘了诗人深夜观月的场景。“清光到枕上”表示月光洒满了整个房间,显示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而“袅袅凉风时”则刻画了秋夜凉风的动态之美,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
颈联“永意能在我,惜无携手期”,集中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尽管他们心意相通,却无法实现共度的时光,这是诗人深感痛惜的。这里的“永意”可以理解为永恒的心愿,意味着他们的友情历久弥坚。
总的来说,本诗以其诚挚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无法相聚的遗憾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使这种情感显得更为深沉动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二十八秀才见寄》是唐朝诗人郎士元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也是在这个时期,唐玄宗日益沉溺于声色犬马,导致朝政腐败,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隐患。
郎士元作为一位颇有才华的文人,在这个时期颇受重用,曾任监察御史等职。然而,他也意识到朝廷的腐败和危机,因此在诗作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述自己的孤独和忧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生活困苦。郎士元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才能未被重用的遗憾,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这些情感都体现在了这首《酬二十八秀才见寄》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