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
楚客秋多兴,江林月渐生。
细枝凉叶动,极浦早鸿声。
胜赏睽前夕,新诗报远情。
曲高慙和者,惆怅闭寒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楚地的游客在秋天里充满诗意,江边树林中的月亮渐渐升起。
轻轻摇动树枝,凉爽的树叶随之飘动,遥远的水边传来大雁的声音。
美好的景色让人想起昨晚,新的诗篇传达着远方的深情。
歌曲旋律太高,惭愧没有能应和的人,只能满怀惆怅地关闭这寒冷的城市之门。
去完善
释义
1. 楚客:指诗人自己或友人。此处引用了屈原流放江南的典故。
2. 江林:长江边的树林。这里指的是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
3. 细枝凉叶:形容树枝在秋风中摇动的样子。
4. 极浦:遥远的水滨。浦,水边。
5. 早鸿:秋天的候鸟,比喻离群的孤雁。
6. 胜赏:美好的景致。
7. 睽:注视。
8. 新诗:刚刚创作的诗篇。
9. 报:传达,分享。
10. 远情:远方的友情。
11. 曲高:音乐高雅,难以唱和。这里用来比喻诗才出众。
12. 和者:唱和的人。
13. 惆怅:感到若有所失的心情。
14. 闭寒城:指关闭城门以抵御寒冷的天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的景色以及诗人与友人的深情感慨。首联中的“楚客”指的是诗人自己,他以秋风、江水、明月等景物展现了秋天的气息。颔联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细枝轻摇、凉叶飘落以及远方的雁鸣,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颈联表现了诗人收到友人来信的愉悦心情,同时也传达出他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尾联则以曲高和寡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是一个繁荣与危机并存的时代。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安史之乱也即将爆发,预示着唐朝的衰落。
在这个时期,郎士元作为朝廷官员,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他曾在官场上担任监察御史等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但对于腐败和权力斗争感到无力回天。因此,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这首诗中,郎士元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萧侍御对他的理解和关心。他感叹时光的流逝,以及人生无常。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支持。这首诗充分展示了郎士元的人生态度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